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8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65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海绵窦肿瘤是神经外科医生富有挑战性的治疗难题。缘于海绵窦神经血管复杂,内部结构易受损伤,出血难以控制。临床中有些肿瘤在海绵窦内侵袋不很深。近5年我们采用翼点或颞下入路经海绵窦外侧壁手术切除海绵窦肿瘤7例,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872.
张子和的心理治疗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从正(1156—1228),字子和,号戴人,金元四大家之一,是我国医学史上“攻下派”代表人物,也是一位中医心理治疗大师。张子和在医学心理学上有颇多造诣,理论创见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善于运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73.
康螢儀  周文芝 《心理学报》2012,44(1):138-141
Ye和Stam (2012)的评论中将Hong, Chao, Yang和Rosner (2010)标签成逻辑经验主义派, 他们认为这个派别常常“限制”了理论的应用和其本身的价值。为了向读者们提供一个对理论建立过程的更完整的理解, 同时也为了从这些迥异的观点中汲取更多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 我们比较 Hong等人(2010)与Ye和Stam (2012)所建议的两种不同方法论之间的差异, 并将其放入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论述。我们的主张是:每一种方法论都是有它自己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对研究者来说, 保持在对待不同论点上开明和宽容的态度, 并避免本质化不同方法论间的差异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74.
875.
共情指个体感知或想象他人的情感, 并部分体验到他人感受的心理过程。共情包括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两个独立成分。情感共情的神经网络包括前脑岛(AI)、前扣带回(ACC)以及镜像神经系统(MNS), 认知共情的核心脑区是腹内侧前额叶(vmPFC)。共情的神经网络在个体发展中逐渐成熟并受到认知评价的调节。另外, 催产素和催产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共情密切联系。未来应该深入研究躯体感觉皮质在疼痛共情中的作用, 共情和亲身情感体验的神经网络的区别, 开展催产素改善共情缺陷个体的干预研究, 采用脑成像基因技术研究基因多态性与共情神经网络的关系以及提高共情研究范式的生态效度。  相似文献   
876.
利他惩罚是指在团体中与他人合作, 并不惜花费个人代价去惩罚不合作者以维护群体规范的一种利他行为。这种行为所具有的利他特征, 可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行为模式, 是人类本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已有研究, 总结了可用于研究利他惩罚的主要范式, 回顾了利他惩罚的进化背景, 从大量实证性文献中提炼出 “不公平厌恶”及“心理理论和共情”两个维度来阐释引起利他惩罚行为的认知-情绪加工机制, 并整合了与其相关的脑神经证据, 最后对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7.
神经美学采用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来探索审美的神经机制。本文从审美认知加工过程的角度来探讨审美的心理学原理及其神经机制。回顾了近年来神经美学取得的主要成果, 研究发现与审美加工相关的脑区主要涉及感知觉、运动、情绪以及奖赏等机能系统。神经美学的三个重要研究主题是真与美、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以及认知与情绪。未来研究应从时间维度来探讨审美体验的动态性, 从跨艺术形式以及跨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审美神经机制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878.
高雯  杨丽珠  李晓溪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651-1662
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模型的提出源于健康行为社会认知模型的发展和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在HAPA中, 健康行为变化被视为一个包括行为产生、保持和恢复在内的连续过程; 结果预期、危险感知、三种自我效能感和两类计划被用来解释意图的形成及其向行动的转化; 两个阶段的划分有助于区分三类干预对象, 建议实施菜单式干预。HAPA模型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 也引发了有关模型实质的争论。当前和未来的研究旨在考察更多的自我调节变量、检验因果模型, 在健康行为的多个领域开展应用和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879.
爱荷华博弈任务(IGT)是一项检查情感性决策机制的常用实验范式。据此, Damasio等人提出了躯体标记假设(SMH)解释情绪影响决策的神经生理机制。近期, 大量研究在IGT究竟是模糊决策还是风险决策、与情绪和认知的关系、与工作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的关系以及IGT的神经网络与分子遗传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资料。结果显示, IGT加工的早期由模糊决策主导, 情绪性躯体信号对引导决策选项的偏好可能起关键作用, 后期则倾向是一种风险决策, 认知评价和预期对选项偏向逐渐占优势; IGT与工作记忆的加工成分有相互重叠, 也需陈述性记忆的参与; IGT的加工不仅依赖于杏仁核、腹内侧前额皮层、眶额皮层等组成的情绪脑网络的活动, 还与背外侧前额皮层、海马、腹侧纹状体、岛叶皮层、辅助运动前区、扣带回皮层等许多脑区的活动有关; COMT和5-HTT的基因多态性会调节IGT相关的决策加工。总之, IGT是一项需要多重神经系统协同活动的决策加工任务, 且模糊与风险决策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880.
程真波  黄宇霞 《心理科学》2012,35(2):436-440
疼痛是一种多维度的体验。情感成分和感觉成分是疼痛体验的主要成分,二者有着不同的神经机制。疼痛共情是痛觉"共鸣"的情绪反应,其神经机制的研究也围绕疼痛的情感成分和感觉成分展开。疼痛共情的情感成分的相关脑区主要有前扣带皮层和脑岛等脑区,与自身疼痛时相比,它们的激活位点及所处的神经网络存在差异;疼痛共情的感觉成分主要与初级感觉皮层以及一些其它的躯体感觉皮层有关,对它们的激活情况的研究受技术手段和实验范式的影响较大。未来的研究应从技术手段、分析方法及实验操作上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