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栓,脑出血以及冠心病的发生都和动脉硬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硬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和动脉硬化发生的关系已不客忽视.本文就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和动脉硬化的关系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2.
“镜像”的内涵与外延:围绕镜像神经元的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像神经元被认为是改变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发现,它的发现为迄今为止许多行为实验难以检验的心智或认知现象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研究视角。然而,镜像神经元在社会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却引起了研究者的激烈争论。系统回顾镜像神经元研究中的争议,可以尝试以争论焦点出现的逻辑关系和性质为依据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镜像"内涵"的争议,主要包括镜像神经元是否存在及其起源的争议。另一类则主要围绕镜像"外延"的争议,即有关镜像神经元系统和镜像机制的争议。未来的研究必须摒弃将镜像神经元视为"认知科学圣杯"的神经还原主义倾向,将之视为一个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并将焦点转向关注镜像机制。  相似文献   
73.
陈巍  汪寅 《心理科学》2015,(1):237-242
镜像神经元作为近二十年来神经科学领域内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相关的一系列研究掀起了一场"理解社会行为的革命"。然而,通过系统考察镜像神经元最初的操作性定义、基本功能及其实验证据,发现许多研究者对于镜像神经元的定义存在误解,人类脑中是否存在镜像神经元及其功能依然是当前学术界的争议焦点。迄今仍然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镜像神经元(或系统)就是动作理解、动作模仿、共情以及读心的直接神经机制。因此,将镜像神经元视为"认知科学的圣杯"的主张是一种落后的模块论意识形态,只能催生新的"神经神话"。  相似文献   
74.
西地那非研制成功20余年,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isorder,ED)。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西地那非可以明显降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西地那非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西地那非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西地那非的研究历程给人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5.
从耐药机制看抗菌药物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耐药机制包括:(1)靶位修饰;(2)产灭活酶;(3)药物渗透力下降;(4)外排泵表达。本文从增加作用靶位、改善药物与靶位结合力、联合酶抑制药的复方药物、寻找体外泵抑制剂、发现新代合物和新靶位等方面介绍了临床使用的和临床前的新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6.
王登峰  崔红 《心理学报》2008,40(3):327-338
区分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共性与特异性及其性质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中西方人格结构的五因素(大五)与七因素模型的建立过程及词汇学途径的内在逻辑,依据人格结构的行为归类假设,提出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源自对行为进行归类的标准或原则的差异。其次,根据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对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共性”与“特异性”的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它们仅在具体行为或量表项目水平上才有区分的意义,对人格因素(维度)水平上的“共性”与“特异性”的区分是无法做到的,也是没有意义的。文中还讨论了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7.
跨期选择的性质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期选择指人们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点的价值做出的权衡与决策。大量研究证明, 跨期选择中人们存在普遍的时间折扣倾向, 即将未来的价值折扣后与当前价值进行权衡。跨期选择研究不仅与人类心智的起源与机制等基础科学问题密切相关, 也关系到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等现实问题。本项目拟采用实验室研究和大规模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 深入探索跨期选择的本质。一方面, 采用实验室研究法探讨影响跨期选择的重要因素, 以探索:(1) 跨期选择的效价及其与价值数量、延迟时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心理机制; (2) 跨期选择中是否存在领域特异性及其心理机制; 另一方面, 通过全国范围的调查, 从而:(1) 建立中国城镇居民时间折扣率的常模; (2) 测量不同类型人群的时间折扣率, 以探讨跨期选择的性质与内涵。项目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加深学界对跨期选择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78.
来自问卷调查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表明,厌恶与道德判断可能存在密切关系,但是研究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般性的还是特异性的尚无定论。有若干证据表明厌恶影响一般的道德判断,也有研究认为厌恶主要影响人们对纯洁领域的道德判断。未来研究需要明确界定厌恶的类别,区分厌恶与道德厌恶两种不同的构念,从疾病防御的角度理解厌恶的进化根源,以及测量厌恶启动之后人们对不同道德冒犯的内隐态度。  相似文献   
79.
网络游戏成瘾对人类认知功能的损伤日益成为研究焦点之一。采用注意焦点转换任务,分别要求网络游戏成瘾被试与正常被试在工作记忆的语音环内、视空画板内及语音环——视空画板间进行注意焦点转换,然后比较两组被试在各转换任务中转换代价的差异,来探讨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注意焦点转换功能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特征。结果发现网络游戏成瘾组被试在视空画板内进行注意焦点转换时比对照组被试表现出更大的转换代价,而在其他两种转换任务中则没有发现组间差异。此结果表明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注意转换功能受到特异性损伤。  相似文献   
80.
自我与记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石伟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4,27(2):271-273
记忆的选择性或偏向性也许是稳定的人格特质——自尊的函数。一些研究者在个人记忆的研究范型及其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自我概念的解决不一致——负向模型和忽视不一致——负向模型,以及针对双维整体自尊的心境一致性模型和相关模型。相应的实验研究结果支持忽视模型或相关模型,表明记忆的选择性也许发生的编码阶段。作者最后提出了记忆的选择性也许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