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13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葛洪《抱扑子外篇》卷五之《君道》,以儒家思想为主线,论述了"君臣"治国执政之道。葛洪的"君道"治政思想具有独特见解和系统观点,其基本思想和观点是儒道治政思想和理念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王与将相都十分重视军队包括后备力量建设。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在贤相管仲的辅佐下改革内政,建立国鄙制,“作内政而寄军令”,在国的行政单位基础上建立起三军编制,推行军政合一,寓兵于民。行政官员平时处理政事;战时则带领精兵作战。由于士卒平时居住在一起,彼此熟悉,且福祸相依,因而战时配合默契,生死与共,具有极强的战斗力,为齐建立霸业奠定了基础。春秋齐国军事体制的成功实践,对于今天现代预备役部队建设,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周易》生命哲学,单向度地从宇宙论演绎太极阴阳变化,或从心性论凸显易道生命实践的主体能动性,都无法实证宇宙大生命一体贯通的诚明合一之境。在熊十力哲学多元文化渊源和思想元素中,《周易》无疑是其哲学创新的最深邃的理论源泉和精神根基。宇宙本体与生命主体圆融为一,以生生之道涵化主体心灵,用主体心灵担当天地之情,成为熊十力《新唯识论》生命哲学理论突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评中国思想家对道德与法律之关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礼法合一论的真义是对“善法”的追求 ,对“恶法”的否定。因为善法体现了儒家的道德精神 ,反映了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 ,而恶法则是反人道的。墨家强调“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其真实的意思是不道德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 ,与儒家的礼法合一论有相似之处。法家主张“法虽不善犹善于无法” ,从而否定了法律的道德基础和价值根据。今天 ,我们在立法中贯彻道德的法律化取向需要谨慎从事 :一是注意把那些体现时代精神、合乎社会潮流的道德予以法律化 ,不能把落伍于时代的道德法律化 ;二是切忌把过高的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必须认识到 ,应该法律化的道德只是“底线道德” ,而高层次的道德是不宜法律化的 ,否则就是强人所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修行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论述三教合一思想在刘一明修道思想中的表现,同时指出三教合一是其修道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6.
音乐伦理原则是调整音乐主体之间关系的普遍要求和根本准则,也是指导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等活动的总方针,还是衡量音乐主体行为与品质的价值标准。音乐伦理原则是音乐伦理关系形成而产生的必然;是音乐伦理中占主导地位并起决定作用的普遍法则;确立音乐伦理原则是解决当代音乐道德问题的有效措施。以人为本与社会价值相统一、自由创造与道德责任相结合、美善合一是音乐主体必须遵守的三个重要伦理原则。这三个原则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音乐伦理的价值准则框架。  相似文献   
7.
圣诞献诗     
桑炳明 《天风》1995,(12):17-17
七绝 救主奇恩爱罪人, 弃尊就卑降凡尘。 舍身架起永生道, 普世万民庆诞辰。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中有这样一句话:“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英语是一门很看重知识积累和能力积累的学科,需要大量的词汇、句法、语法等知识的储备……被动学习只会事倍功半,因此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是英语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总体性概念,民族精神就是寄寓于民族躯体之内的灵魂,是民族的生命之泉、文化之本、价值之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最恰当的表述就是一个"道"字,因为代表中国文化主流的儒、释、道三家都讲"道",但作为民族悠久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深含在儒家之"道"中。宋代朱熹的新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道统,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流"格局,从而使原始儒学的道统实现了"变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