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31.
为探讨依恋焦虑、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经验性回避与大学生囤积行为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序列中介模型。采用问卷法对黑龙江等地高校的6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经验性回避在依恋焦虑与大学生囤积行为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2)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经验性回避在依恋焦虑和大学生囤积行为之间构成序列中介,即依恋焦虑个体通过增强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从而提高经验性回避倾向,进而增加大学生的囤积行为。研究进一步从认知和应对手段角度来考察依恋焦虑对大学生囤积行为的作用机制,对囤积行为的预防和干预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32.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233.
李苓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170-174
本文属于探索性研究,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式、运用依恋理论解释异地恋人群体的互动模式,结果表明依恋类型和自我暴露、冲突行为及归因、关系满意度都有显著差异。依恋类型通过自我暴露的能力、对自我和他人的解释方式、满足伴侣需要的能力来影响恋爱质量,恋爱双方存在依恋类型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34.
婚恋关系是成人依恋的主要形式。自上世纪80年代末,国外兴起了对成人婚恋依恋(Adult Romantic Attachment)的研究。该文介绍了成人婚恋依恋的理论背景、依恋型、内部工作模型研究及当前对婚恋依恋与成人社会功能发展的研究进展。文章最后讨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235.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初中学生的亲子依恋回避与智能手机依赖的关系,并考察社交焦虑和家庭经济困难的作用。基于依恋理论、特质性社交焦虑的进化模型、补偿性网络使用理论和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建构了理论模型,并采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亲子依恋回避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经济困难量表对285名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共179人。学生年龄在14到18岁之间(M=15.80岁,SD=0.71岁)。结果表明:(1)初中生亲子依恋回避正向预测其智能手机依赖;(2)社交焦虑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3)家庭经济困难调节了中介作用的后半段,社交焦虑对高家庭经济困难水平初中生智能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更强。本研究发现对降低初中生智能手机依赖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36.
为检验亲隔代协同教养家庭中亲子依恋和祖孙依恋质量的一致与不一致对儿童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亲子依恋和祖孙依恋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78个亲隔代协同教养家庭的儿童进行调查,响应面分析发现:(1)拥有一致高质量亲子依恋和祖孙依恋关系的儿童主观幸福感水平更高;(2)亲子依恋与祖孙依恋质量不一致时,亲子依恋质量高于祖孙依恋质量的儿童生活满意度更高,且高质量亲子依恋或祖孙依恋均能提升儿童积极情感。本研究加深了多重依恋对儿童发展的理解,也提示在亲隔代协同教养家庭中可以从依恋入手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7.
依恋研究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的依恋理论主要包括习性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以及社会学习理论。而对于依恋的研究主要针对青少年的依恋研究,依恋的精神病理学研究以及依恋的跨文化研究。本文将对此做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238.
研究采用掩蔽启动范式,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阈下安全启动在非安全依恋女性对婴儿面孔注意加工上的改善效应。行为指标上,悲伤程度评分和反应时结果均表明了安全启动的改善作用。ERP结果上,在早期注意加工阶段,阈下安全启动比中性启动诱发了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女性对婴儿面孔表情更大的N1波幅以及更优的P2潜伏期,在晚期控制注意加工相关的P3波幅上同样发现了类似的改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阈下安全启动能够提升非安全依恋女性对婴儿面孔的知觉敏感性,改善非安全依恋女性注意加工缺陷,且这种改善效应不仅仅作用于早期注意加工阶段而且还可以扩展到个体有意识的晚期控制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239.
依恋的可塑性是成人依恋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而探究依恋的可塑性首先需要了解依恋安全感是如何获得的。依恋控制系统模型指出,个体可以通过内部表征的方式通达依恋安全感。现有研究中常常将安全基地脚本作为这种内部表征方式,但忽视了另一种内部表征形式,即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先前有几项研究提出并证实了依恋相关情景模拟这一新的依恋安全感通达路径,但尚未回答:这一新的通达路径与已有路径相比有何特异性?其作用机制是什么?以及如何基于此进行特质依恋安全干预?本课题将通过3项研究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研究1考察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对依恋安全感的影响及其特异性;研究2从依恋相关情景模拟的内容和加工过程的角度考察其对依恋安全感的影响机制;研究3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分类方法,并将其用于特质依恋安全干预。本课题将补充依恋控制系统模型的内容,能够解释依恋系统的情境灵活性,并为理解依恋的可塑性及进行依恋安全的干预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