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为了促进在中国开展有关成人依恋的研究,对目前国外该领域中广泛采用的“标准”成人依恋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进行了中文版修订。371名中国大学生接受了测试,并用自尊量表,他人观量表等作为检验效度的依据。其中59人在四周后进行了重测。对其中的231名正处于恋爱中的被试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采用项目反应理论进行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的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以及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效度)  相似文献   
182.
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社会认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认知取向的成人依恋研究,在验证依恋理论的核心假设和探索与情绪调节策略、依恋系统活动有关的心理活动过程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种把当前社会认知理论特别是心理表征这一重要概念运用到理解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internalworkingmodel)中去的价值已经逐渐显露。文章概述了关于内部工作模式与心理表征的关系及其在启动效应、可得性与通达性、记忆、情绪、归因等五个重要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将来的研究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3.
母亲敏感性对孩子的发育发展至关重要。尽管以往诸多研究已发现依恋风格会对母亲敏感性产生影响,但这些研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依恋风格与母亲敏感性认知过程的关系,因此现有研究无法回答依恋风格为何会对母亲敏感性产生影响。母亲敏感性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整合了与母亲敏感性有关的关键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并将其认知过程分为4个阶段。基于该模型,我们回顾了依恋风格在情感感知、母亲归因、动机反应和反应选择4个阶段的个体差异及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应从时间维度深化依恋风格对母亲敏感性认知过程的影响;应拓展母亲敏感性的多种认知结构对其认知过程的共同影响;应关注情境因素在依恋风格与母亲敏感性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此外,还应进一步探讨依恋风格对母亲敏感性情绪过程和认知过程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4.
如何准确识别并缓解焦虑易感群体的焦虑情绪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焦虑识别与消退的研究缺乏客观和直接的手段,而且在作用机制上也不清晰。本项目以催产素在高依恋焦虑个体焦虑识别与消退中的作用机制为主要研究内容,创造性地将焦虑识别与消退整合在催产素的研究框架内,从生理测量和药物干预的视角为焦虑识别和消退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成果对于理解焦虑反应中的神经荷尔蒙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也为高依恋焦虑群体的焦虑评估和干预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对维护和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5.
催产素被誉为“爱的荷尔蒙”, 与依恋有着密切关系。以往研究已证明不同来源的催产素对不安全依恋者的人际适应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内源性催产素水平越低, 不安全依恋者的人际适应性越差; 外源性催产素增强了依恋回避个体的人际适应性, 但降低了高依恋焦虑个体的人际适应性; A、G等位基因与不安全依恋者的人际适应性有关。此外还借助依恋理论和社会显著假说解释了上述影响, 不安全依恋者的防御性排斥、环境因素和个体差异调节了催产素的效应。未来应比较催产素受体基因与不安全依恋者人际适应性关系的差异, 催产素影响不安全依恋者人际适应性的性别差异问题, 并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研究催产素对不安全依恋者人际适应性的影响, 以增强催产素研究的生态效度。  相似文献   
186.
安全依恋启动具有一系列积极心理效应,且表现出启动效应普遍性与特异性的共存。两种属性的区别在于个体非安全依恋风格是否参与调节,这一调节与个体的依恋策略使用和概念联结程度紧密相关。当前,对于安全依恋启动内在机制的探讨集中在情绪缓冲与认知调控过程,本文回顾现有关于安全依恋启动的主要结论与解释,整合安全依恋启动的神经基础,并纳入依恋风格的调节因素,提出一个安全依恋启动的情绪/认知协同作用模型。最后围绕需要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7.
采用自尊量表、简明核心图式量表、同伴依恋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调查华中三省5所大学大一至大三年级共459名大学生,运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探索大学生积极核心图式和同伴依恋在自尊和社会适应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尊、积极核心图式、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自尊对社会适应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间接效应包括了三条路径:通过积极核心图式的中介作用、通过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以及通过积极核心图式-同伴依恋的链式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理解自尊对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为未来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8.
依恋在个人成长、成熟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心理学上如何界定依恋呢?依恋的类型有哪些?安全依恋如何培养?如果是不安全依恋,又该如何疗愈呢?依恋是什么?依恋最开始是指儿童在感觉到危险或威胁时,向感觉亲密的特定对象寻求亲近的生物性本能反应,后来概念适用范围逐渐扩大,多用于指各个年龄阶段的个体与依恋对象之间的情感连结。  相似文献   
189.
拒绝敏感性指个体对拒绝信息存在焦虑预期,易于知觉并倾向于产生过度反应的程度。以往研究大多关注拒绝敏感性的认知及神经机制,缺少以社会性发展的视角探讨拒绝敏感性影响因素的证据。本文根据“个体×环境模型”,发现性别、外貌特征、人格特质以及早期创伤经历、依恋、专制型教养方式、同伴欺负与友谊及文化差异均可以影响个体拒绝敏感性的水平,且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同时,本文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0.
以283名高中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亲子依恋对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以及同伴依恋和时间洞察力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亲子依恋、同伴依恋、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两两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同伴依恋与时间洞察力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亲子依恋既可以直接影响高中生生命意义感,也可以通过时间洞察力和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高中生生命意义感。本研究揭示了亲子依恋与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为高中生生命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