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41.
中国古代父子疏离、祖孙亲近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家庭伦理中存在着父子疏离、祖孙亲近的文化现象 ,它是儒家重孝轻慈的文化根源 ,也极有可能是昭穆制度的现实基础。在这种文化现象的影响下 ,形成了中国古人循规蹈矩的保守性格 ,使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进一步后退半步的发展态势。这种现象在当代中国社会仍然普遍存在 ,应该也必须引起教育专家和主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2.
本研究探究了学龄前留守儿童亲子依恋、祖孙依恋与执行功能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祖孙依恋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对155名南昌市农村地区的学龄前留守儿童及其父母亲和(外)祖父母进行研究,研究工具包括亲子依恋量表(Waters Attachment Q-sort Items)和执行功能任务组。结果表明:(1)学龄前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祖孙依恋、执行功能子成分抑制控制呈显著正相关,祖孙依恋与执行功能子成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2)祖孙依恋在亲子依恋对学龄前留守儿童执行功能子成分抑制控制的影响之间存在调节效应;(3)祖孙依恋在亲子依恋对学龄前留守儿童执行功能子成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的影响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结论是可通过改善亲子依恋和祖孙依恋的质量来促进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3.
为探究成人依恋、认知融合、经验性回避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者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对312名成年人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不安全的成人依恋负向预测心理理论;(2)经验性回避在成人依恋与心理理论之间起中介作用;(3)认知融合在成人依恋与心理理论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4)成人依恋的两种类型(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呈现出不同的链式中介作用:认知融合与经验性回避在依恋回避与心理理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依恋焦虑与心理理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从心理灵活性的角度考察成人依恋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并探究接纳承诺训练在提升社会认知能力上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4.
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城市适应的关系,并探讨心理韧性在其中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采用城市适应问卷、亲子依恋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对北京市3所小学三到六年级的665名流动儿童进行了调查。经分析发现:(1)女生、低年级、父母教育水平高、公立学校、未转学的流动儿童能更好地城市适应;(2)亲子依恋、城市适应和心理韧性各维度两两相关;(3)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均有直接预测效应。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的父母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可以共同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心理韧性在其中均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总的来说,亲子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城市适应,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城市适应。  相似文献   
145.
在北京、广东、河南、辽宁等省市的20所中小学中选取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共2370名,采用父母教养投入问卷(青少年版)、亲子依恋问卷和亲社会行为问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青少年感知的父母教养投入行为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青少年感知的父母教养投入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母亲的影响显著大于父亲;(2)亲子依恋在父母教养投入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3)父亲和母亲教养投入影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其中父亲教养投入通过父子依恋的完全中介作用对亲社会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母亲教养投入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既会通过母子依恋的部分中介作用发挥积极作用,也会通过父子依恋的遮掩效应产生负向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146.
目前对依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依恋的精神病理学的研究;2青少年依恋的发展性研究;3依恋与个体认知、情感和职业成熟度关系的研究。该文对依恋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7.
关于儿童依恋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宋海荣  陈国鹏 《心理科学》2003,26(1):172-173
依恋行为系统存在于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指母亲)之间的,是婴儿寻求与母亲保持亲密联系的行为倾向,是母婴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情感联结。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早期安全的依恋关系不仅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化的顺利进行,而且直接影响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完善。基于依恋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心理学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从中发现了影响儿童依恋性质的诸多因素,主要有父母、儿童自身以及家庭系统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8.
依恋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恋研究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是以其研究方法的发展为基础的.本文概述了依恋研究领域中与不同年龄阶段相对应的三种影响较大的研究方法,即陌生情境法、依恋Q-set以及成人依恋访谈,并对这些依恋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9.
一位母亲急匆匆走进咨询室,满脸悲伤地说:“医生!你要救救我的女儿呀,要不然,她这辈子可就要毁啦!”我听得一头雾水,忙递给她一杯水劝她慢慢说。“我女儿过去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是最近却不知什么缘故成绩突然下降。经过观察,我发现她与同桌的思思整天形影不离,连上课也是埋头在一起说悄悄话。前一  相似文献   
150.
王秀娟  王娜  韩尚锋  刘燊  张林 《心理学报》2018,50(11):1292-1302
分别从特质依恋和状态依恋角度考察施助者的依恋安全在求助者面孔可信度与助人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求助者面孔可信度影响助人行为, 面孔可信度高的求助者得到的助人行为显著多于面孔可信度低的求助者; (2)施助者的依恋安全调节求助者面孔可信度与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 安全依恋能有效缓冲低面孔可信度带来助人行为下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依恋安全有助于提升社会安全感和促进亲社会行为, 因此应注重依恋安全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