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研究考察学步儿期母亲将心比心和亲子依恋安全性与学龄前儿童创造力潜能的关系。参与者为92个家庭,儿童14个月时编码亲子依恋安全性,25个月时编码母亲将心比心,61个月时考察儿童创造力潜能。结果发现,将心比心与创造力潜能正相关;依恋安全性调节将心比心及愿望和认知状态评论与创造力潜能的相关,正相关关系仅出现在依恋安全性较低的亲子对。故本研究表明母亲将心比心对提升依恋安全性较低儿童的创造力潜能有更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2.
母亲主观感受与母子依恋水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 《心理科学》2007,30(1):189-191
采用沃思特-迪因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中文版的90个条目汇编而成的问卷及自编《母亲感受性自评问卷》,分别就母子依恋、母亲系列主观感受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母亲一般人际敏感性及对孩子的神经质水平,与母子依恋总分及“与母亲的关系”、“一般行为倾向”子分数大多呈显著性负相关;母亲敏感、亲切、自控等积极反应倾向及其对婚姻质量、育儿中婚姻支持状况的积极感受,与母子依恋总分及“与母亲的关系”、“一般行为倾向”子分数大多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母亲的细致敏感、良好的婚姻支持、幼儿积极的对人对事取向,都有利于母子依恋;母亲的神经质则有损于母子依恋。  相似文献   
123.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抑郁和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艳  唐日新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163-165,210
ECR—R对350名大学生进行四种依恋类型的划分,并实施了BECK抑郁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的测验。发现:1、性别显著影响冷漠型大学生的抑郁和幸福感;2、除了迷恋型外,是否处于恋爱状态对其它依恋类型大学生的抑郁差异性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3、安全型被试幸福感显著高于不安全依恋者;安全型被试抑郁水平显著低于不安全型的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24.
农村留守初中生依恋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和青少年应对方式问卷对方便取样得到的492名农村留守初中生、514名非留守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依恋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留守初中生父母、同伴依恋显著低于对照组;留守初中生使用问题解决和求助的方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发泄显著高于对照组。(2)留守初中生的依恋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同伴依恋与问题解决和求助正相关,与幻想、忍耐等显著负相关。父母同伴的信任、沟通和疏离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5.
青少年的依恋、情绪智力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370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考察情绪智力在亲子依恋与攻击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亲子依恋和情绪智力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均具有保护作用,亲子依恋既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同时又通过情绪智力对其产生间接影响。(2)情绪智力对亲子依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亲子依恋的保护作用在高情绪智力的个体中比在低情绪智力的个体中更明显,支持了保护因子—保护因子模型。  相似文献   
126.
品牌依恋的概念架构及其理论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品牌依恋(brand attachment)是联结品牌与消费者自我的认知和情感纽带的强度,是品牌情感和品牌关系领域的前沿课题。品牌依恋不仅可以更好地预知较高层次的消费者行为反应,而且是强势品牌资产的重要来源。通过对心理学和营销学领域大量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提出品牌依恋建立于依恋理论、品牌关系理论和自我一致性理论基础之上;评析品牌依恋单维度、多维度概念的相关研究,辨析其与品牌态度、品牌至爱、品牌承诺、品牌涉入等概念的异同;结合已有研究分析品牌依恋的形成机理与行为结果;指明品牌依恋理论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7.
应用自编大学生父母依恋问卷、亲子联结问卷、自尊量表、信任他人量表、人际能力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51名大学生施测,对自编依恋问卷进行构想效度分析,并建立父母依恋影响大学生人际适应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1)大学生父母依恋问卷构想效度良好;2)父母依恋对人际能力、社会支持感知既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又以自尊、信任他人为中介产生间接效应;3)父母依恋对大学生人际适应有显著影响,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理论具有跨文化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8.
陈福侠  张福娟 《应用心理学》2009,15(1):45-49,61
采用《中学生孤独感问卷》和《关系问卷》,对上海市194名工读学校学生和112名普通学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工读学校学生与普通学校学生在孤独感各维度都存在显著或极其显著的差异;工读学校学生孤独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对不同依恋对象(母亲、父亲和同伴)的依恋风格中,工读学校学生的孤独感更容易受同伴依恋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9.
早期依恋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简称ASD)儿童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以及未来的社会融合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从北京、青岛、郑州、武汉、无锡和赤峰市等地28所融合幼儿园中筛选出来的210名ASD儿童及其母亲进行施测,考察母亲的依恋风格对ASD儿童母子依恋的影响,以及母亲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ASD儿童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总体状况良好;轻度ASD儿童的母子依恋水平显著高于中度、重度ASD儿童;(2)母亲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ASD儿童母子依恋均呈显著负相关;母亲关爱、鼓励自主与ASD儿童母子依恋均呈显著正相关,母亲控制与ASD儿童母子依恋呈显著负相关;母亲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母亲关爱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控制均呈显著正相关;(3)母亲关爱在母亲依恋回避与ASD儿童母子依恋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母亲关爱、母亲控制在母亲依恋焦虑与ASD儿童母子依恋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0.
采用问卷测量法对某省立孤儿学校520名在校孤儿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师生依恋、同伴依恋与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并行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师生依恋、同伴依恋均可以正向预测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但师生依恋预测作用更大,因而更重要;(2)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是依恋预测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并行中介变量,自我污名负向中介作用大于心理韧性正向中介作用;(3)师生依恋对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完全以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为中介,同伴依恋对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部分以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为中介。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福利性集中供养制孤儿学校开展孤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