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01.
102.
探讨了抑郁症的进化机制。由进化机制支配的依恋和社会地位行为可能是某些严重抑郁症的基础,尤其是与长期压力相关的抑郁症。虽然抑郁症有不同的性质,但某些核心症状是为了调节行为、情绪以及传达对威胁的敏感性而进化形成的,如行为退缩、低自尊、快感丧失等。  相似文献   
103.
刘丽  张日昇 《心理科学》2003,26(3):504-507
近几十年核心家庭取代大家庭成为家庭结构的主要模式,使亲子关系研究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目前一些研究[1]表明,老年人依然占据着抚育孙辈的重要位置。特别是隔代抚养中,祖父母代替父母的养育职能,使老年人在孙辈抚养中更是起重要的作用,祖孙关系及其功能更为重要。这里祖孙关系指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祖孙之间接触频率(身体卷入)和亲密  相似文献   
104.
以往研究发现自然环境能激发个体积极情绪,恢复集中注意。当个体对自然环境的依恋程度不同时,环境的情绪启动和注意恢复功能是否存在差异?研究以96名初一学生为被试考察地方依恋对环境的情绪和注意恢复作用是否产生影响。根据被试对某自然环境的依恋水平将其分为高依恋和低依恋组,并在被试参加情绪启动实验(实验1)和集中注意实验(实验2)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以考察对环境依恋水平不同的被试观看该环境图片后情绪启动和注意恢复状况是否存在差异。实验1显示低依恋实验组对厌恶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其他三组;实验2结果表明高依恋实验组被试在观看自然环境图片后在注意后测任务上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低依恋实验组和控制组。  相似文献   
105.
儿童的两种亲密人际关系:亲子依恋与友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海琴  周宗奎 《心理科学》2004,27(1):143-144
以城市三所普通小学四、五、六年级的505名学生为被试,用问卷调查、团体施测的方式,探讨儿童亲子依恋与其友谊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儿童友谊质量方面,父、母均有影响,在友谊的数量,如好朋友提名分方面母亲的作用也是显见的;亲子依恋特质的两成分(信赖、亲近)对儿童友谊质量的积极特征和冲突水平有相对不同预测力。  相似文献   
106.
陆芳 《心理科学进展》2017,(7):1162-1171
作为父母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亲子间有关情绪的谈话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发现,包括文化、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在内的外部社会环境,儿童的年龄、性别和依恋等特点,以及父母的依恋、养育观念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对父母与儿童之间有关情绪的谈话产生影响。未来亲子间有关情绪的谈话研究应更多考虑儿童长远发展的社会文化适应性视角,加强对非言语信息、亲子间交互回应行为的分析,拓展儿童中期和青春期的探讨,并进一步细化各项研究指标的差异水平、考虑中介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同伴依恋问卷、问题性手机使用量表、孤独感问卷以及自我建构量表对62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以探讨青少年同伴依恋对问题性手机使用的作用过程及其机制。结果显示,青少年同伴依恋通过孤独感的完全中介作用对问题性手机使用产生影响;依存型建构在孤独感与问题性手机使用之间起调节作用,独立型建构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这说明同伴依恋通过孤独感影响青少年的问题性手机使用,依存型建构可促进感到孤独的青少年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108.
对557名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情绪调节能力、家庭功能及情绪健康进行测查,考察亲子依恋与留守儿童情绪健康之间关系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亲子依恋能显著正向预测情绪健康,情绪调节能力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功能对情绪调节能力的中介作用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09.
为编制适用于老年人的夫妻依恋测量问卷,将18份常用的成人依恋问卷的题目作为最初的项目来源,经过预试初步筛选得到85个项目。对434名60~88岁的社区老年人进行施测,并对施测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步形成《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该问卷包含18个项目,分属于安全、焦虑和拒绝三个维度。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测量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夫妻依恋状况。运用《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对样本的依恋模式进行考察,发现老年人夫妻依恋模式的分布特点表现为: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数比例最高,其次是焦虑型依恋,最少是拒绝型依恋。  相似文献   
110.
采取双元孝道量表、祖孙关系量表和老人刻板印象量表调查了15到38岁的1610名被试,探讨双元孝道与老人刻板印象的关系及祖孙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与情感性团结、关联性团结、老人能力刻板印象和老人热情刻板印象之间显著正相关;(2)权威性孝道主要直接预测老人能力刻板印象,而互惠性孝道主要直接预测老人热情刻板印象,以及祖孙关系在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与老人的热情和能力刻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权威性孝道主要以关联性团结为中介变量间接预测老人刻板印象,互惠性孝道则能以情感性团结和关联性团结为中介变量间接预测老人刻板印象;(4)性别在双元孝道对祖孙关系和老人刻板印象之间起显著调节作用,但年龄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