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目标追求理论和社会阶层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本文通过3个研究, 逐步深入地考察了社会公平感对不同阶层个体目标达成的影响作用及其过程。研究1为相关研究, 考察了高低阶层成人被试的教育领域社会公平感与为孩子进行教育投入的目标承诺及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 研究2为准实验研究, 通过操纵公平或不公平教育情境启动公平感, 考察其对高低阶层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承诺与目标达成的影响; 研究3为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操纵社会公平感和社会阶层, 考察社会公平感对高低阶层大学生的实验任务目标承诺和目标达成的影响。研究发现, 社会公平感通过正向影响低阶层者的目标承诺, 进而正向影响其目标达成; 而对于高阶层者来说, 变量之间这些关系则不显著。这表明:相对于高阶层来说, 低阶层者的目标追求易受社会公平感的影响; 低阶层者的社会公平感水平越高, 其追求目标的动机水平就越高, 进而越有利于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102.
性别角色特质与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采用测量与访谈方法对83名小学生、200名初中生进行了性别角色特质的分布状况以及各种性别特质个体类型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其目的是想了解不同性别角色特质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其结果是:(1)中小学男女被试中双性化特质者最多,其次为未分化特质者;(2)中小学学业优秀者中双性化特质者比例最高,学业不良者中未分化特质者比例最高;(3)小学生女性化特质与外语、语文学习成绩显著相关,数学学习成绩与男性化与女性化特质均无显著相关;初中生女性化特质与外语学习成绩显著相关,数学、语文学习成绩与男性与女性化特质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3.
为考察群体愤怒对集群行为意向影响的阶层差异,本研究基于集群行为的双加工模型,通过操纵群体愤怒情绪和社会阶层,测量被试参与集群行为的意向。结果发现:群体愤怒情况下,较高社会阶层者偏向采取规范的集群行为,相反,较低社会阶层者偏向采用非规范的集群行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社会阶层和集群行为类型是影响群体愤怒与集群行为意向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4.
陈思静  杨莎莎  汪昊  万丰华 《心理学报》2022,54(12):1548-1561
利他性惩罚是指个体自行承担成本来惩罚违规者的行为, 它受到社会阶层的影响。研究1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发现阶层显著正向预测利他性惩罚。研究2 (N = 450)基于真实生活事件的调查表明, 惩罚成本调节了阶层对惩罚的影响:在成本较高的直接惩罚中, 阶层正向预测惩罚; 而在成本较低的间接惩罚中, 这种作用不再显著。研究3 (N = 232)通过操纵阶层与成本进一步证实惩罚成本的调节作用:高阶层者比低阶层者更有可能做出利他性惩罚, 但两者的差距在高成本条件下更突出。研究4 (N = 125)综合考察了阶层影响惩罚的心理机制, 多层线性分析显示:惩罚成本较低时, 阶层通过公正世界信念来间接影响惩罚, 而成本较高时, 阶层直接正向影响了惩罚。上述结果意味着利他性惩罚受到个体社会阶层的影响,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利他性惩罚中基于成本-收益的策略性考虑并非完全缺席。  相似文献   
105.
从分化到趋同——世界生育率转变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世界与中国开始进入生育率转变以来区域生育率差异的变化及其特点.结果发现:世界各国与中国内部各省份生育率之间的差异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又由大变小的过程.引致区域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正由以往分化时的多元向趋同时的一元转变,目前中国生育率的区域差异要小于生育政策的区域差异,中国较严格生育政策地区在付出更多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成本后所换来的却是与生育政策较宽松地区相近的生育结果,这表明生育率有其自身的变动规律,并不完全取决于生育政策的具体规定,同时也意味着调整现行生育政策、普遍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尽快使全国区域生育政策趋干统一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相似文献   
106.
考察了原生家庭功能对亲密关系质量的影响,以及共依附和个体自我分化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共依附量表、自我分化量表、关系质量指数量表对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显著正向预测亲密关系质量;(2)共依附在家庭功能与亲密关系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共依附的中介效应受到自我分化的调节。因此,原生家庭功能对亲密关系质量的影响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7.
在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和备用容量模型框架下,探讨心理社会资源、拒绝敏感性在家庭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间的多重中介作用。选取140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与积极心理变量结果相关度最高的乐观、控制感、自尊和外向性四种人格特质问卷作为心理社会资源的测量工具,同时施测了MacArthur主观社会阶层量表、拒绝敏感性问卷、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还收集了被试的父母亲职业、受教育程度及月收入水平等客观家庭社会阶层指标。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家庭社会阶层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社交焦虑,心理社会资源水平、拒绝敏感性在二者间起到中介作用,同时家庭社会阶层还顺序性地通过先影响心理社会资源、再影响拒绝敏感性这一链式路径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因此为了预防和干预低阶层大学生社交焦虑,未来可以考虑提升心理社会资源水平和降低拒绝威胁敏感性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8.
岭南文化的灵活善变与广东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现代中国错综曲折的社会变革运动提示人们:任何阶段性或区域性的变革,事实上都是代表自身利益的政治集团或社会阶层反复较量、斗争促成的。在此,我们必须谨慎地估计“文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应动不动就去寻找所谓的“文化根源”,把一切的成绩或弊病都归依于“文化”。  相似文献   
109.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对832名12~20岁的青少年进行为期1年半共4次的追踪测查,考察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阶层与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发展趋势的关系。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呈逐渐上升趋势;(2)性别、每周上网时间和客观社会阶层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发展趋势的影响不显著,而主观社会阶层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发展趋势的影响显著,即青少年的主观社会阶层越高,其网络利他行为的上升趋势越强。  相似文献   
110.
亲社会行为是指以牺牲自我利益为代价帮助他人的行为,按照损失利益属性,可分为时间亲社会行为、金钱亲社会行为。以往研究认为时间定价启动会导致个体减少亲社会行为,但是较少考察时间定价启动影响亲社会行为是否受主观社会阶层作用。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考察时间定价启动与主观社会阶层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时间定价启动会减少亲社会行为;(2)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金钱亲社会行为,但无法预测时间亲社会行为;(3)时间定价启动与主观社会阶层存在交互作用:时间定价启动下,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金钱亲社会行为、反向预测时间亲社会行为;非时间定价启动下,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金钱亲社会行为,但无法预测时间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