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2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656篇
  62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美德""文雅"与"荣誉"是18世纪英国三种重要的伦理话语,它们在18世纪英国的同时存在以及围绕它们所展开的论争,部分反映了当时的英国作家们对商业社会发展带来的道德冲击所做出的回应,但即便最热切的现代社会的辩护者也没有毫无保留地拥抱一个完全由利益所支配的世界,相反,他们试图寻找与这个时代更契合的伦理原则。文雅话语的兴起,既反映了强调禁欲、献身和自我克制的传统美德观念在这一时代所遭遇的危机,也表明了人们关切的重心已由政治和宗教生活转向了日常的社会交往,文雅成为规范人际交往的新的社会风尚。而围绕荣誉所展开的持续论争并没有使利益战胜荣誉,相反,无论荣誉原则的批判者还是辩护者都仍然肯定荣誉作为人之高尚行为的动力。休谟和斯密通过重塑美德概念来消弭美德与文雅、荣誉之间的紧张,但他们的这种重塑事实上使美德完全建立在文雅和荣誉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02.
谢莹  李纯青  高鹏  刘艺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990-1004
研究以直播营销为背景, 引入产生于通讯领域的社会临场感概念, 在文献归纳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探讨直播营销环境下社会临场感的内涵和构成; 之后基于从众消费理论通过行为实验的方法探究直播营销中社会临场感影响线上从众消费的认知机制; 进一步, 根据社会临场感理论探讨自我建构和消费者-主播关系强度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最后基于社会助长理论, 利用神经科学方法客观性和“过程测量”的优势探索直播营销中社会临场感影响线上从众的情感机制。研究将揭示社会临场感影响线上从众消费行为的机理, 为直播播主和电商卖家提供指导的同时, 帮助消费者了解自我, 以做出更理性的消费决策。  相似文献   
803.
选取60名8-10岁儿童,采用迫选式独裁者游戏,考察个体与博弈对象的社会距离以及分配差距对儿童有利不公平厌恶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有利不公平条件下,与博弈对象社会距离越近,儿童对不公平分配提议的拒绝率越高;(2)分配差距越大,儿童对不公平分配提议的拒绝率越高;(3)社会距离和分配差距交互作用显著,在中等分配差距条件下,儿童对不公平分配提议拒绝率的社会距离效应最为明显。结果表明,社会距离和分配差距对儿童有利不公平厌恶有显著影响,在中度分配差距下社会距离具有更加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04.
刘鹏  柯文 《哲学动态》2012,(9):91-96
在科学哲学中,本体论是一个极易被忽视却又无法从逻辑上加以取消的概念。逻辑实证主义的反形而上学倾向使得他们拒绝讨论本体论问题,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本体论的地位。但  相似文献   
805.
消费结构升级促使顾客通过参与价值共创获得更高层次心理满足感。顾客间通过网络平台参与交流、互动、分享和互助等价值共创行为,能够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形成人际之间的友谊,也使得顾客得以寻求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收获更高层次的满足感。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聚焦不同属性顾客在不同类型网站中参与在线互助的心理动机、心理收益和行为方式,采用行为实验、实证调查、案例研究、神经营销学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剖析顾客参与在线互助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机制。预期研究成果将丰富现有顾客参与心理和行为的理论体系,也为企业激励顾客参与在线价值共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06.
李梅  李洁  时勘 《心理科学》2017,40(4):961-966
本研究通过对28位丧亲者进行深度访谈,使用解释现象学分析法对质性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中国丧亲个体的社会支持体验。结果显示,丧亲社会支持的内容包括后事处理、情感支持、生活恢复帮助,经济与物资支持等。支持来源除家人和朋友之外,还包括同事、相同经历者,以及相关机构等。社会支持通过调节情绪、改变认知等方式促进个体对丧亲的适应。本研究结果为最新丧亲社会支持模型提供了支持,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社会对丧亲人群的社会支持特色。  相似文献   
807.
以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制造业22个团队的331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一线员工在团队内的社会身份差异(性别差异和地域差异)对其职场欺负感知的影响,以及团队认同在这一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员工的社会身份差异对其职场欺负感知的五个维度均有显著性影响,团队认同在社会身份差异对权利剥夺型欺负的影响中未起到中介作用;而在性别差异对社会排斥型欺负的影响中,团队认同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08.
徐献军  陈巍 《心理科学》2017,40(4):1011-1016
传统的精神分裂研究,关注的主要是精神分裂的妄想症候群。因为精神分裂中相对特殊的症状,在妄想形式中可以得到最轻易的把握。Blankenburg则认为:精神分裂的本质结构变异是先于妄想的。因此,他致力于在精神分裂的症状贫乏型(主要是青春型和单纯型)中,寻找精神分裂的本质变异。他发现:精神分裂异常中的核心缺损是自然自明性的失落。根据胡塞尔的超越现象学,自然自明性失落有四个原因:与世界关系的改变、时间建构的改变、自我建构的改变、交互主体性的改变。Blankenburg的精神分裂理论,作为二十世纪有关精神分裂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对于今天的精神分裂研究仍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9.
孔艳红  陈光辉 《心理科学》2017,40(3):734-740
研究旨在考察受欺负经历与儿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应激功能的关系。根据受欺负得分挑选出52名受欺负和未受欺负儿童,考察两类儿童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验(Trier Social Stress Test,TSST)中的皮质醇分泌及主观紧张度的特征差异。结果发现:(1)在TSST中,受欺负者的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未受欺负者;(2)两类儿童在TSST中的主观紧张度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与慢性应激破坏HPA轴应激功能的过程是从敏化到钝化的理论假说相一致。  相似文献   
810.
潘威  汪寅  陈巍 《心理科学》2017,40(5):1274-1279
社会认知的机制一直存在心智化与具身认知观点的争论。前者认为社会认知是对心理状态的推测,而后者则认为社会认知是具身实践活动。虽然,心智化研究者认为具身认知有关灵长类动物和婴儿的社会认知的解释可以兼容于内隐心智化,但内隐心智化在解释社会互动时仍然存在间接性的问题。近期,潜心智化理论旨在挑战上述立场中有关社会认知先天论的预设,该理论将个体的潜心智化视为内隐心智化的替代,通过检验与分析相关研究的构想效度,强调社会认知是从非社会性的一般认知功能中衍生而来的,这种立场在社会认知的领域特殊性与非社会认知的领域一般性之间建立起了纽带,从而挑战了心智化与具身认知的争论。未来研究应设计更为严谨的心智化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尝试在神经科学层面探索一般认知功能与社会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