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6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731篇
  643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462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花蓓 《中国宗教》2016,(4):20-22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宗教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与任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上海市民宗委以中央和市委关于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宗教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结合上海实际不断开拓创新,通过创新宗教管理方式,促进宗教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2.
6月28日,上海教区、上海市天主教爱国会、上海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上海市天主教知识分子联谊会举行庆祝金鲁贤主教(1916.6.20-2013.4.27)百年诞辰研讨会。研讨会以金鲁贤主教的爱国爱教思想、中国化的神学思想为主题,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房兴耀主教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马英林主教向会议发来贺信。江苏、山东、浙江、安徽、  相似文献   
103.
104.
耿卫忠 《天风》2020,(12):26-28
一般而论,翻译本身就是两种文化互相交流与影响的过程,所以,圣经汉译也远不止于两种语言文字和文本的简单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互动与再生。上帝的‘道’要通过人的语言来启示,基督宗教的全球传布,实际上是伴随着圣经的翻译而开展的。同样,圣经汉译的历史从一侧面反映了‘道’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展开的历史,也可以说是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相遇的历史。圣经汉译一方面受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制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换言之,把圣经译成汉语无疑是道在中国成为肉身、在汉语语境中被广传的不可或缺的首要一环,也是中国人阅读、接纳和进入道的一个媒介。本文尝试从历史、语言和社会三个范畴探讨圣经汉译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5.
为了在语篇的层面上从浅层的语词加工和深层的情境加工两个角度考察时间参照加工的特点,采用单因素4水平重复测量实验设计,使用EyelinkⅡ型眼动仪比较了时间参照与时间转换的眼动指标。结果显示,时间词区:远参照与短时转换的眼动指标接近,近参照与长时转换的指标接近;关键事件区:远参照与长时转换的指标接近,近参照与短时转换的指标接近。结果表明时间参照表现出类似时间转换的特点,其特点与能否维系语篇的因果连贯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采用"投注—反馈"的虚拟赌博游戏范式,通过2个实验分别检测个体在评价自己决策结果 (实验1)和观察他人决策结果 (实验2)过程中赌注大小(即参照点)对大脑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1)体验自我决策结果时,输钱比赢钱诱发更负的FRN,仅有一个负反馈(-10元)表现出以赌注为界的分离,且相对效价一样的反馈值诱发的FRN差异不显著;(2)体验他人决策结果时,无论输赢,有赌注比无赌注诱发的FRN更负;而且相对效价相同的反馈值诱发的FRN差异不显著。据此可以认为,FRN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赌注为基准的主观标准对社会信息的评价判断:自我体验中的个体对损失的敏感度远高于收益;而替代体验中的个体更倾向于将"损失更多"看作一种负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7.
王瑞安  桑标 《心理科学》2012,35(5):1107-1112
摘 要:由于第一代认知科学存在着身心剥离的缺憾,具身化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主要特征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得到了来自神经科学领域的支持。随着研究的深入,具身学派提出,社会认知是否也应是具身的。现有研究发现具身性对个体评价、反应速度、言语理解、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不小的作用。但上述以身体模拟为主的证据仍不足以证明社会认知是具身的,具身学派还需解决诸如明确具身的定义、实验论证、明显区别于传统认知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8.
王敏 《思维与智慧》2005,(12):55-55
苏东坡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在我看来是因为它形象而诗意地揭示了一条普遍规律:不圆满是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惯常现象。  相似文献   
109.
谢劲松 《天风》2005,(4):24-25
社会是人的共同体。共同体是一个整体,整体可分为不同的部分。每一个部分自身又可作为一个整体。因此,每个人同处于社会共同体之中,但不同的人群又形成了自己的共同体。如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政治组织、不同的信仰群体都形成了自己的整体。国家、政党、学校、宗教、公司、企业、家庭自身都是一个整体,但这些整体又属于社会这个整体中,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宗教》2012,(9):44-45
他有娴熟的演技,却从不在爱心上做戏;他有俊朗的外貌,更有一副善良的心肠。明星的光环,成为他爱的感召力;云集的"粉丝",以他为慈善的楷模。年轻的他,用言语和行动证明,"80后"同样可以为基督发光,将世界点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