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7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700篇
  711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584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庞隽  李梦琳 《心理学报》2023,(9):1558-1575
作者考察了社会身份冲突对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偏好的影响以及该影响的心理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6个实验,作者发现社会身份冲突提升消费者对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的偏好,产品的自我验证功能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该效应受到购买目的和购买受益人的调节,即社会身份冲突对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偏好的提升作用在购买目的是获取产品的功能价值(而非象征价值)以及消费者为他人(而非自己)购买时减弱。这些研究发现拓展了文化混搭、社会身份冲突和自我验证的相关文献,并为企业如何借助情境因素营销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92.
程汉 《现代哲学》2023,(2):106-113
亚当·斯密的生活哲学是当前斯密思想研究的新话题,而对“美好生活”内涵的阐释,构成了斯密生活哲学的主要内容。斯密从“财富”“道德”“美德”三重维度阐释了“美好生活”的具体内涵。斯密认为,商业社会中的商品交换和劳动分工所带来的财富的增长和普及构成了“美好生活”的基本物质前提。在此基础上,人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不能偏废“德性”。“德性”具有关于普通品德的“道德”和关于高尚品德的“美德”的双重内涵。鉴于此,“美好生活”既可以是“财富”与“道德”的统一,也可以是“财富”与“美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293.
孙伟平 《哲学研究》2023,(3):46-55+126-127
算法是以数据为基础资源,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目标导向的策略机制和运行程序,是人工智能的“中枢神经”和“灵魂”,它本身并不是“价值中立”的。在通过机器学习之类技术采集、存储、分析数据,进而进行自动化决策时,算法设计、编写的主体立场,支撑和训练算法的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算法内蕴的价值负荷和价值选择,特定价值主体基于算法的行为倾向性,以及智能系统的自主评价和决策,都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算法歧视,影响社会公正的实现。相较人们熟悉的社会歧视现象,算法歧视更加广泛、多元,更加精准、有针对性,也更加隐蔽、“巧妙”。只有在社会智能化进程中,确立全体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将公正价值观“内嵌”到智能算法之中,并建立动态的评价、监督机制,才能对算法歧视进行必要的规制,重构智能时代公正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94.
本研究通过对贵州四所学校的581名初一学生进行历时2年的3次追踪测查,采用交叉滞后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模型考察了青少年抑郁和自伤行为的时序效应以及二者的发展轨迹及其关系,同时探究了社会支持在其间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抑郁能够显著预测其后续的自伤行为,但自伤行为对后续抑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抑郁和自伤行为在青少年早期并非稳定不变,而是呈线性增长趋势;(3)抑郁的初始水平和增长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增长;(4)社会支持能够显著调节抑郁增长对青少年自伤行为增长的影响,具体而言,抑郁增长对青少年自伤行为增长的影响在低社会支持水平下更强,而在高社会支持水平下有所减弱,说明高社会支持在其中发挥了保护作用。该结果揭示了青少年抑郁和自伤行为的动态发展关系及其保护性因素,对于制定科学的预防及干预方案、帮助青少年减少自伤行为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95.
孙弋帏  李强 《学海》2023,(4):157-166
根据城市社会学理论脉络的梳理和城市社区养老的实地调研,本研究提出“压缩老龄化”的概念,以期在时空压缩视角下透视城市养老问题。研究发现,在时间压缩下,我国需要同时面对传统、第一现代性和第二现代性并存的问题。在空间压缩下,我国需要同时面对地理空间上的城镇化与老龄化叠加、制度空间上的集体消费分化并挤压私人消费、生活空间上的家庭内部“重心下移、压力上移”等问题。这种时空高度压缩最终导致了城市养老的诸多问题,比如中低收入老人的结构比重偏高、家庭挤占老人自养的资源、养老治理失灵等。为了化解这些养老问题,政府应该将家庭而非个体作为治理的基本单位,并且根据社区类型、老人分化后的不同需求,建设多元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296.
向玉乔 《哲学动态》2023,(4):5-13+127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文明新样本,是中华文明演进发展的最新形态,是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新时代需要和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文明范式。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内容上包括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价值目标的物质文明、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精神文明、以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社会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旨归的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根本政治保证,以文明要素创新为重要标识,以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明成果为发展路径,以有机统一性为总体特征,以中华伦理文明为伦理内核,受内外动因驱动,兼具实然性和应然性。  相似文献   
297.
陈泳慧 《美与时代》2023,(3):117-119
艺术媒介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产物,是传达审美信息的物质载体。传统素描是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成为一种新兴趋势。传统素描也展现出开放的姿态,不拘泥于传统媒介和单一的表达方式。因此,研究传统素描与数字媒介的融合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法,对传统素描在数字媒介融合创新中呈现出新的表现方式、审美特征及艺术价值展开深入研究,阅读相关资料,探讨传统素描和数字媒介融合创新的可能性,研究数字媒介与传统素描的融合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98.
凌瞳 《美与时代》2023,(5):15-17
在浩瀚的艺术世界中,我们会发现经典、永恒的作品都贴近时代生活,无论是哪个时代的艺术家,在创作时总是能以独特的视角发现时代的精神,并通过自己的绘画语言将其表现出来,传达人民的心声,与时代同行。艺术是时代的号角,画家理应在创作中展现时代面貌,反映时代心声,书写时代精神。时代的发展变化带动艺术的发展,带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也必然会推动社会生活前进。  相似文献   
299.
个体具有多重社会身份。本研究聚焦于个体所拥有社会身份的数量特征,首先明确了身份多样性的概念内涵,系统梳理了身份多样性的前因以及对个体认知、情感、行为层面的影响,归纳了身份多样性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并整合了其中的逻辑关系。最后,在总结了现有研究局限的基础上,分别从身份多样性的诱发因素和影响后果两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并拓展了现有身份多样性的研究视角,为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了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300.
<正>党的二十大要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