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徐潞杰  张镇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8):1472-1483
积极交往和消极交往分别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有利和不利影响, 然而, 探讨消极交往的负面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研究主要涉及消极交往的类型(社会隔离、丧偶或离婚)、来源(配偶、子女或朋友)及强度, 并探讨感知评估、自尊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婚姻、受教育水平等变量的调节作用。社会情感选择理论、优劣势整合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及镜中我理论在一定范围内对消极交往的负面作用做出了合理解释。采取“原谅”或“认知疏远”的应对策略能有效缓解消极交往的负面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察不同文化背景及社会网络背景下消极交往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同时加强对消极交往的理论研究和线上研究, 并关注相关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72.
曾永成 《现代哲学》2004,1(2):10-15
把人的本质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并认定这只是马克思的观点,这并非是对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准确解读。其实费尔巴哈已经从社会关系来界定人的本质了。与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自己首先是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实践关系来规定人的本质的。由此出发,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所说的社会性的真实含义及其在自然生态问题空前严重的当今世界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73.
袁媛  刘昌  沈汪兵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593-1603
反馈相关负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是人类进行结果评价时诱发的一个重要的脑电负成分, 出现在反馈刺激后200~300ms间。作为社会认知研究的可视化指标和工具, 它在社会关系认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从社会关系与反映并表征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两方面阐述了反馈相关负波在社会关系认知中的作用。前者着重阐述了反馈相关负波在作为独立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后者主要介绍了反馈相关负波在分配公平和责任规范中的作用。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联合其他脑电成分(如P300), 采用更严密的实验设计和研究范式来探讨不同人际亲密度个体在责任分摊过程中的认知神经过程及其在独立担责情况下责任绝对额度对其结果评价和社会关系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预先应对:一种面向未来的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预先应对是个体针对未来的潜在压力源所提前采取的预防性措施。文章阐述了预先应对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预先应对的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并讨论了预先应对对个体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75.
社会关系模型(SRM)将个体在双方关系中的行为和人际知觉的变异分解为个体和关系两个层次, 适用于研究行为和社会知觉的复杂性和多重性问题, 弥补传统心理学研究中缺乏生态效度的缺陷。SRM的研究设计包括循环设计和区组设计, 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及相应软件可供研究者在处理成对互动关系数据时选择, SRM在心理学各分支领域有各自的应用特点、优点及问题。未来的研究应拓展SRM区组设计的应用、参数估计方法的进一步比较以及向多变量SRM分析转变。  相似文献   
76.
异性友谊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已有研究考察了一般异性友谊的特点、影响和维系, 同时也考察了利友关系的心理特征和身心影响。异性朋友可能会对青少年和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带来消极影响, 但这一影响可能具有文化差异。进化心理学取向的研究者主要考察了异性友谊的进化功能, 他们认为异性友谊能够帮助个体完成长期择偶目标或短期择偶目标, 同时还能够为个体提供重要的择偶信息。未来研究有必要结合新出现的友谊理论, 考察不同年龄阶段的异性友谊, 同时关注异性友谊中的个体差异变量, 比如人际性行为取向、暗黑三合一性格和择偶智力。  相似文献   
77.
论伦理关系的特殊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伦理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较之于其他社会关系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其次,从深层的意义上说,伦理关系是一种贯穿道德规定的价值关系;最后,伦理关系的实质和核心内容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伦理权利与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78.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生产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文化哲人,孔  相似文献   
79.
聂立清  郑永廷 《现代哲学》2007,1(2):104-109
马克思曾分别提出了人的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思想,但人们至今对此仍无统一的认识。该文从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出发,阐述了人的本质既是类本质又是现实本质,是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统一;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人类劳动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进而说明了人的本质的发展,有助于加深对人自身的认识和对人的本质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80.
张杨 《学海》2007,(5):56-62
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是西方社会运动研究近30年来的主流范式.但此理论是基于西方国家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所归纳出的经验理论,在解释西方早期社会运动和非西方国家的社会运动方面,存在着自变量和因变量范围过于狭窄、解释能力不足等缺点.本文指出,国家主义理论以及后来进一步发展的国家-社会关系视角是研究社会运动的替代性范式.国家-社会关系清楚定义国家性质、社会性质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对于认识作为集体性抗争政治形式的社会运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