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9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653篇
  637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555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文新  林崇德 《心理学报》1999,32(4):418-427
采用经过标准化处理的观点采择故事对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二、四、六年级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进行测量,利用录像观察技术和同伴评定法分别测定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儿童的同伴社会互动经验,考察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经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幼儿园大班儿童在准确采择他人观点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6-10岁为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10岁左右的小学儿童能够根据有关事件信息准确推断他人的观  相似文献   
72.
第二次认知革命与社会建构论的产生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第二次认知革命是后现代主义的革命。它的直接结果是促进了社会建构论的产生。社会建构论主张(1)知识是建构的,建构是社会的建构,而不是个体的建构。(2)人格、态度、情绪等心理现象并不存在于人的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文化历史的产物。(3)语言并非是具有确定意义的透明的媒介,语言是先在的,规定了思维的方式。(4)没有超越历史和文化的普遍性知识,我们对于心理现象的理解是受时间、地域、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制约的。(5)心理学家应该关注话语的作用,话语分析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3.
未成年人归因的内隐特征与攻击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茂林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4,27(4):821-823
本研究使用投射法这一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考察了朱成年人罪犯群体与正常群体的攻击行为内隐社会认知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而言,未成年人罪犯群体与正常群体的内隐归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罪犯的内控程度要低于常人的内控程度。从而得出罪犯产生攻击性犯罪行为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归因存在偏差,支持了攻击行为成因的归因模型。未成年人男女两性在内隐的内外控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且结果提示归因方式与女性罪犯的攻击行为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4.
李泉 《现代哲学》2012,(6):81-89,97
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市民社会虽然发展出一种以市场交换关系为主导的完整的社会关系体系,但却在促进社会团结以及良性运转的功能方面存在着缺陷。本文在梳理马克斯·韦伯对清教伦理所作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超越韦伯的视角去理解近代以来西方市民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渊源及其制度基础,即一套建立在清教徒市民美德基础上的盟约社会的组织方案。研究发现,历史上受盟约神学教义影响的清教徒不仅成功塑造出一种自主和能动的个人意识,同时也形成了对于生活共同体及其内部伦理关系的独特理解。这两方面的共同意识构成了清教社会市民美德的核心,并主导了社区的治理实践。基于此,文章认为基于盟约的市民社会理想类型可以成为市场交换关系主导的市民社会的一种修正模式。  相似文献   
75.
空间交互是人类生存和社交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语言交流和视角采择两大范畴。对空间交互策略和效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传统上集中于空间因素, 近年来逐渐开始关注各种社会因素, 包括个体自身的社会认知特质、交互对象的社会属性和空间环境中的社会线索, 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理论解释。未来研究应关注社会认知与空间认知的跨领域融合, 考察更加多元的空间交互对象, 最终建立一个整合空间和社会因素的空间交互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6.
在世界范围内,信仰基督宗教的人数大约在20亿人左右,而这20亿左右的人当中,亚洲占3亿多,其中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这些地区。近年来,随着基督教在亚洲传播速度的加快,亚洲范围内信仰基督宗教的人数预计在2025年时将会增加到5亿人。随着基督教在亚洲的迅速发展,我们可以预计在未来基督教将会在更大的层面上影响亚洲人的生活.尤其是在文化和价值判断上。随着近年来社会对于家庭问题的不断关注.家庭观念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次调查,以期望能够解读在现代社会中基督教对于人们家庭观念和婚姻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明清时期岭南巫鬼之风颇盛,巫医活跃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明清朝廷将巫医视为荒诞不经的惑众者,并对其进行严厉打压。于是,在官方的有意塑造下,巫医呈现出了一种自私自利的“黑暗”形象。然而,抛去官府的外衣后,文人笔下的巫医则越来越“常态化”,且巫医的社会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地方文士的认同。而在民间百姓的生活中,巫医又扮演着“社会治愈者”的角色,并逐渐被塑造为地方神灵。巫医“化身为神”这种现象的背后,正是其在地方社会得到认可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8.

从卫生经济学视角,探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分析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卫生经济政策、经济分析模式及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研究等发现,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具有较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借鉴国外经验和结合我国文化背景提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我国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建立相关政策突破发展障碍;构建激励制度,加强人才培养以支撑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发展;开展评价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经济效益的研究,以价值为导向构建本土化的医疗模式,以期为我国发展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卫生经济学研究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社会快感缺失具有广泛的跨诊断和亚临床特征,包括孤独感、内向性、社交焦虑和社会功能受损等。传统医学模型聚焦于社会快感缺失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神经生理机制,促进了社会快感缺失药物和神经靶向治疗。然而社会快感缺失广泛地存在于健康人群和亚临床人群中,只有寻找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案,才会对亚临床人群社会快感缺失的缓解和社会功能的提升提供帮助。认知过程模型聚焦于积极效价系统,强调对积极奖赏刺激注意、记忆、心理意象等认知过程的提升,该模型将是社会快感缺失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0.

研究对“医患共同体”这一颇具可能性的命题进行分析,指出其成立的基础之一是对医患双方“分裂”处境的认知与承认,通过以对医患平等的探讨为起点,提出应将医、患双方知识/权力上的优劣转化为差异的能动性,在促进共同责任的基础上,建立在理论及实践的医患共同体。目前可能的临床实践包括鼓励医护讲述成为患者的真实体验,鼓励包括叙事医学在内的促进平等共情的实践以及赋能患者、使其具备更强能力参与医疗共同决策的实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