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分心冲突理论,本研究探讨了社交媒体使用对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的作用机制。通过“领导者-下属”配对的问卷调查法对147名员工进行调查,采用Bootstrap检验对模型中的多重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社交相关的社交媒体使用与员工工作绩效各维度间显著正相关;(2)社交相关的社交媒体使用对工作绩效不同维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增加人际信任对工作奉献和任务绩效产生影响,通过缓解关系冲突对人际促进和任务绩效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2.
一位自称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高三女生向我咨询说:“我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上初中时学习成绩好,无忧无虑。升到高一后,不知为什么,听到那些女生议论某某风度好、有多少人追求时,就很羡慕,甚至嫉妒,自己也想尽力去争取。如有人说斯斯文文的女生才受人欢迎,我便装着斯文,完全否定了以前那个活泼开朗的我;有人说男生不喜欢主动的女孩,越是得不到的别人才越会追求和珍惜,我又装出一副清高的样子,碰到男生总是装着没看见,我要让他们发现我的个性美。  相似文献   
63.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及转换的印象知觉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唐为民 《心理科学》2001,24(1):108-109
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随着需要层次的不断提高和自我意识的日益强化,他们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中得到激励、自信和归属感。但是,由于每个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个人性格、自信心、人际知觉、人际关系倾向、社交环境及社交技能的不同,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便有好坏之分。因此,了解并研究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及其特点,对于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正问: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女孩,身材不高,有些肥胖,皮肤也有点黑。现在我虽在城里工作,但对自己相貌的不自信影响了我的社交以及恋爱。请问我该怎么办?一位姊妹:艾萍答:艾萍姊妹,你好!因为相貌而不自信的人,在这个"看脸的世界"中大有人在。确实得承认,相貌是交际中第一封介绍信,长得好看总是会占许多便宜,这让一些相貌平平者在愤懑的同时往往从内心深处对自己感到失望、怨恨,也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关键是这种不自信会影响自身的状态,包括交往、求职、恋爱,等等。  相似文献   
65.
意雯 《天风》2014,(3):59-59
<正>[当代生活报数字报刊]第十届慕尼黑数字生活设计大会发布数据,2013年全球共有18.3亿部智能手机,每位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150次手机,也就是说除休息时间外,每人平均每6分半钟看一次手机。社交场合只顾低头玩手机,在春节合家团聚的日子里,手机也悄然疏远了情感的距离。[随感]我们操控手机,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却在不经意间被手机所操控。"低头族"的问题,在春节到来之际更加凸显出来,上亿人千里迢迢回家,就是为了和家人团聚,共度中国人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66.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爱和归属感(亦称为社交需求)。当社交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比如没有人交谈或是和周围人的关系都很表面化,人会因孤独而烦恼。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孤独与孤立是不同的,不仅关注人们社会交流的数量,更加关注对于社会交流的质量的感觉,也就是对社会关系的个人满意度。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人会时常感到孤独。甚至那些经常被人围着或是和别人交往频繁的人也会感到孤独,原因在于他们的社交需求没有真正被满足。  相似文献   
67.
职场孤独感是个体在工作场所中体验到的孤独感,包括情感和社交两个维度。在介绍其定义、结构和测量后,根据现有研究总结出职场孤独感的前因与后果。在群体层面上,职场孤独感的前因变量包括组织规模、地位和气氛;结果变量包括团队绩效、领导成员交换和团队成员交换。在个体层面上,职场孤独感的前因变量包括人格特征、职场排斥、工作倦怠、工作过载、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等;结果变量包括工作绩效、工作压力感、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组织承诺等。  相似文献   
68.
李旭  陈世民  郑雪 《心理科学》2015,(3):721-727
为探讨成人依恋影响病理性网络使用(PIU)的内在机制,采用自陈式问卷调查了483名大学生,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考察了社交自我效能感和孤独感在成人依恋与PIU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孤独感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对PIU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2)社交自我效能感和孤独感在依恋回避对PIU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成人依恋通过社交自我效能感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影响PIU,且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维度的中介机制有差异。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人际关系能力对青少年社交自卑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社会适应性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人际关系能力问卷、社会适应性因素量表、社交自卑感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对841名中学生进行施测。采用中介模型的潜变量路径分析、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多样本恒等性检验等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人际关系能力能够预测青少年的社交自卑感和心理健康;(2)社会适应性在人际关系能力与社交自卑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适应性在人际关系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重视人际关系能力这种基本人格特质对青少年社交自卑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充分考虑到社会适应性在这种关系机制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0.
社交网站使用能带来社会资本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交网站旨在维系和发展个体的人际关系网络,而社会资本是个体人际关系中潜在的、可获得的益处或资源,因此社交网站使用和社会资本存在密切关系。然而,有关一般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与社会资本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针对不同类型使用行为的研究发现,特定类型的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特定类型社会资本有积极影响。社交网站中自我表露行为是获取社会资本的一种必要的途径,关系维持行为、资源动员请求行为、隐私保护行为等均是个体获取社会资本的有效行为策略。最后,就社会资本定义、线上线下社会资本存在覆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