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SP)又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通常在青春期起病,且能够长期蔓延的慢性心理障碍[2]。患者表现为在社交活动中存在持久而明显的恐惧、焦虑情绪或出现逃避行为,并造成社交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交恐怖症一般伴随着高焦虑症状,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区别和分别治疗。  相似文献   
42.
评价恐惧理论及相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交焦虑认知行为模型将负面评价恐惧作为社交焦虑的核心特征, Weeks和Heimberg提出评价恐惧概念并认为, 无论是正面评价恐惧还是负面评价恐惧, 都是社交焦虑的核心特征。Watson和Friend提出负面评价恐惧至今已有40年, 负面评价恐惧的测量工具、遗传特质、注意偏向及其在学习等领域中的应用已有相关研究。而正面评价恐惧的研究才刚刚开展。评价恐惧测量工具的完善、研究内容的拓展、临床干预的充实、跨文化研究的加强等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采用班级戏剧和同伴提名对初中一年级766名学生进行了3年的追踪研究,采用交叉滞后设计,考察同伴排斥、同伴侵害和不爱社交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表明:(1)不爱社交、同伴排斥和同伴侵害都表现出较高程度的稳定性;(2)早期同伴排斥可以预测随后的同伴侵害,早期同伴侵害也可以预测随后的同伴排斥,但这两种作用模式都受到性别的调节;(3)从总体上来说,早期同伴侵害影响个体随后的不爱社交倾向,但这种关系模式受到性别的调节。对女生来说,初一的同伴侵害影响初二的不爱社交;对男生来说,早期同伴侵害对随后的不爱社交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同伴侵害不仅对同伴排斥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可能导致女生对社会交往变得越来越冷漠,对人际关系产生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44.
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网络社交效能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的调节作用.采用整群抽样法对4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网龄对网络人际信任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信任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网络社交效能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通过网络社交效能对网络人际信任的间接效应受到自尊的调节.对高自尊个体而言,网络社交效能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低自尊个体而言,网络社交效能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信任只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45.
采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积极情绪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对武汉某高校64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对个体生活满意的影响以及积极情绪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与积极情绪、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都呈显著正相关;(2)真实和积极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都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此外,真实自我呈现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而积极自我呈现不仅可以通过积极情绪的单独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还能通过积极情绪-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社交焦虑障碍的界定,包括一般概念、对它的诊断和测量。预防社交焦虑障碍的关键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本文探讨了家庭教育中的哪些因素对这一病症影响最大,最后重点介绍了当前比较流行的具体的心理咨询方法。  相似文献   
47.
儿童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571名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社会喜好、友谊质量、消极退缩、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检验了不同水平同伴关系变量对孤独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儿童的同伴关系(同伴接纳、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能显著预测其孤独感体验,其中,处于同伴关系个体水平的社交自我知觉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最大,其次分别为双向关系水平的友谊质量和群体接纳水平的同伴接纳,而处于人际交互水平的消极退缩在控制了其他水平同伴关系变量的影响下,并不能显著预测其孤独感体验。  相似文献   
48.
儿童期社交退缩的亚类型及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儿童期社交退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社交退缩的概念、研究方法、亚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社交退缩行为与儿童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对社交退缩的概念进行了总结,指出社交退缩包括安静退缩、活跃退缩和焦虑退缩3种亚类型,其中安静退缩在儿童中后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较为紧密,活跃退缩在整个儿童期都与社会适应水平负向联系,而焦虑退缩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只有熟悉情境下的焦虑退缩行为才与社会适应具有负向联系。最后,文章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9.
远离嫉妒     
小草 《天风》2003,(9):32-32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尔约称:嫉妒是一种缺陷心理,是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它包含着忧虑和疑惧、羡慕和憎恶、愤怒和怨恨、猜疑和失望、屈辱和虚荣。圣经中说“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烂。”(箴14:30)由此可见嫉妒在我们生命中的危害之毒!在箴言书中,所罗门王也一再提说要远离嫉妒,不要嫉护;如箴言书23章17节:“你心中不要嫉妒罪人,只要终日敬畏耶和华”,以及“你不要嫉妒恶人,也不要起意与他  相似文献   
50.
四种社交类型大班幼儿内外控制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了“同伴提名法”和访谈问卷法,对北京市区三所幼儿园的6个大班幼儿进行了社交类型与内外控制点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班幼儿的内外控是稳定的,支持了麦克尔(Mischel,M.)的实验结果。受欢迎型幼儿在内控点上人数占优,被拒绝型幼儿在外控点上人数居多。在日常生活选择中无论成就感还是失败感幼儿的外控得分要显着高于内控得分,但在失败感上内控得分显着高于在成就感上的内控得分。幼儿对教师的教育活动评价具有公正性,把成就和失败都归因于教师的居多。在他人具体评价时幼儿更易于倾向内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