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齐国法家及其代表论著《管子》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控制思想。《管子》一书在顺民心的前提下,主张运用法治制衡,培养民众礼节来进行社会的合理控制。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管子》所倡导的礼法结合的社会控制手段是最为有效完善的。《管子》从治国实践的角度认为,要真正做到"以民为本",对国家和百姓进行合理的控制安排,实现百姓安居,国家长治,在治国方略上就必须礼法并用,德法并举:一方面以法来维护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以"礼"来维护社会秩序。《管子》礼法并举的社会控制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减少社会道德失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82.
<正>四、虚实相生的艺术意境虚实结合理论是中国艺术思想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宗白华艺术意境论中的重要范畴。宗白华认为,空灵和充实(静穆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两元。充实是指艺术执著于人生  相似文献   
83.
孔子在社会理想上憧憬"大同"之世,在现实的政治治理上则向往以亲情关系为主轴的家国一体的周礼之治,力图使政治社会成为一个"道德的团体",所以,"为政以德"成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礼制是其对社会基本结构的设计,义乃政治治理的价值目标,孝悌是政德之根,仁为诸政德之全体大用,所以,其政治伦理思想内含一种内在逻辑结构,同时又表现出典型的美德政治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84.
本文认为老子具有丰富的礼学知识,堪称礼学大师,但他又反对礼制,文章对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作了辨析,并探讨了老子反对礼制的原因.最后,文章还讨论了老子礼学思想对后世的两种不同影响以及对今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5.
论荀子的治国方略及其学理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在秉承儒家价值立场的前提下,对儒、法两家的国家治理思想进行了综合,提出了隆礼重法的治国方略,并从礼和法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三个方面展示了这一治国方略的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86.
房颤易出现栓塞的并发症,而华法林可以明显减少血栓栓塞事件。阵发性房颤同样有血栓栓塞的危险,也应积极抗凝。具体的抗凝强度(PTINR目标值)在各个实验中差别很大,因为人种的关系,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研究结果。另外,许多因素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要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87.
清高宗执政初期,三礼馆的诏开和《三礼义疏》的结撰,表明清政府完成了在思想观念和文化取向上的抉择,即由理学向经学政治思想取向的转变。而作为由"博学鸿词"跻身三礼馆纂修儒臣之列的李绂,以其深厚的经史学功底,不仅于《三礼义疏》的修纂用功颇多,而且对于文献的整理与对丧礼的纂修等皆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8.
齐鲁两国实行不同的建国方针,齐国实行“因其俗,简其礼”即因袭沿用原土著东夷族的礼俗。而鲁国实行“变其俗,革其礼”即用周礼变革原土著东夷族的礼俗。两种迥然不同的建国方针,在葬俗中充分反映出来。主要表现在齐国沿袭原土著莒国等东夷国,大量使用以人殉葬的葬俗。而曲阜鲁故城内,129座两周墓葬中,仅有一座墓中殉葬一人,证明鲁国基本上废除了殉葬陋俗。  相似文献   
89.
《乐记》音乐美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蔚 《管子学刊》2002,(1):70-75
《乐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音乐美学论著,它通过对音乐的产生,音乐与人的情感,音乐与社会相互关系等的分析论述,强调了乐与礼的结合和音乐的社会功能,阐明了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音乐与人的内心世界相关等观点,在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乐记》对探讨我国音乐美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
船山数论孔子筮得贲之惧,从其卦象、卦辞、卦德的分析中阐述了文饰之别,提出了"及情者文,不及情者饰"和"礼者文也,政者饰也"的思想,据此对老子"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的论说做出了有力而激烈的批评,对圣人用贲之道和治世之则做出了正面阐释,其义有二:一是要根据天文和人文来化成天下,二是要用"文"的方式来处理人情物事,二者交相互动,对指导生活与治理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