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13年8月8日,伊历1434年开斋节,我国各地各族穆斯林举行隆重的开斋节会礼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各种形式庆祝开斋佳节。祈求伟大的真主赐予世界和平,襄助我们事业成功!阿米乃!  相似文献   
102.
“理和气是道学中两个最重要的范畴”①,基本上可说是包括朱熹理学在内的整个宋明理学的形上学基础。朱熹对理、气与礼乐在形上与形下两个层面的联系,及其在礼学体系中的意义的认识,则构成了他的礼学形上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并且由之在其礼学和理学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二者在哲学基础方面具有了同一性。  相似文献   
103.
刘依平 《现代哲学》2012,(6):122-126
《大学》经典地位的抬升和确立是宋代理学发展的产物。北宋学者对《大学》的理学化诠释推动了《大学》由礼学研究范式转向理学研究范式,也使得《大学》由经典诠释的边缘迅速进入中心。南宋朱熹最终赋予了《大学》权威性、超越性、完整性、普适性、系统性和唯一性的经典属性,确立了《大学》"四书之首"和"群经之要"的经典地位。《大学》作为宋明理学发展的文献符号,蕴含了宋代理学的整个目标,也表征了理学发展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4.
刘书正 《管子学刊》2012,(3):39-42,51
先秦时期,儒家重礼、尚礼、倡礼,孔子、孟子、苟子进一步发展、丰富了礼的内容,礼除了具有待人接物的意蕴外,还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文明制度。先秦儒家学者对礼的社会作用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认为,礼是为人做事的尺度,执政行事的准则。在当代,礼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变化,但是,礼的“规则”意蕴没有变。礼,于人、于事、于国仍起到了道德规则的引导作用,具有规范世人、促进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朱子继承了程颐偏言仁与专言仁的思想,认为一方面仁是与义礼智并列的德性,另一方面仁又包含了义礼智在内,在前一种情况下,仁是爱之理,在后一种情况下,仁是心之德。朱子所说的心之德首先包含了得之于心的涵义;其次,心之德是兼性情而言的;再次,心之德包含了生意流行的意思在其中。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疏会发现,在仁学问题上,朱子对程颐的继承主要是形式上的,而对程颢的继承往往是内容上的,从哲学气质上来看,朱子的仁学更接近程颢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6.
荀子对"性"概念的界定是属于"生之谓性",是指人基于其自然生命之上种种生理及心理的本能和欲望。孟子的"性"是基于"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而立言,而荀子的"性"则相反,其所指恰恰是人与禽兽之共通性的属性而言。从广义上来说,荀子人性论内涵心、性、情、欲四者;从狭义上来讲,荀子人性论主要是指情与欲二者。荀子通过外在的"礼"与内在的"心"实现了人性的自然性向符合社会规范的社会性转换,这也是人的自然性向社会性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7.
纵观漫漫历史长河,在祖国大家庭里,回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在每一个朝代中都有许多优秀的人物。他们犹如晴朗夜空里的星光璀璨夺目,永载闪烁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回族学者杨克礼教授,就是一名优秀的回族学者之星。杨克礼教授本该在北京驻足,书写人生之歌,那时,他正青春年少。母亲说:“甘肃是我们先人住过的地方,是金子哪里都发光,你就不要去北京了!”孝子点点头说:“妈,我知道了。”  相似文献   
108.
正以图像的形式表现佛教的内容,由来已久。古时描绘佛经内容或佛传故事的图画,称为"经变图",多以壁画形式表现。而在现代社会,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动漫即是其中之一。佛法玄妙精深,很多内容用现实图像的手法根本无法表现。瑰丽的想象、神奇的境界,对于佛经中的这些内容,用动漫来表达无疑具有更大的优  相似文献   
109.
正1月8日,中国道教协会发布《关于在全国道教界开展"文明敬香,文明礼神,建设生态道观"活动的倡议书》,1月12日,"倡导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新闻发布会举行。2014年马年新春,倡导文明敬香,建设生态道观,成为中国道教界普遍的共识与行动。春节前夕的新闻发布会"敬香礼神是道教基本礼仪,敬香能起到传达心愿、沟通人神的作用。‘道由心学,心假香传’,文明的敬香方式,应以‘清香三炷’或‘心香一炷’为宜;应遵循道教礼仪,诚信敬意;还应有利于自己和他人身心健康。"1月22日,在"倡导文明敬香,  相似文献   
110.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所达到的人生成就的最后评述,其真谛是"从心之仁,不逾礼",即自觉于规矩,这是真正的自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但绝不是牺牲内心去迎合不合理的社会规矩。孔子"从心所欲"所意味的自由,非随心所欲,而是自觉自愿行礼为仁、立德顺天,在此过程中"从心所欲,不逾矩",真正地达到了礼与仁的合一,达到人与天的合一;在这种天人合一中,人实现真正的自由,即无论人做什么,都符合天地的根本原则——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