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蔡礼彬 《管子学刊》2003,(1):44-46,69
战国与春秋时期相比,齐国卿大夫家族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在经济上,卿大夫在封邑内享有征收赋税、放高利贷、开设手工业作坊等权利;在政治上,已经丧失世袭特权;在军事上,私家武装被剥夺,不能拥有独立的军事权。卿大夫家族已由春秋时经济、政治、军事三位一体的实体转变为战国时较为单纯的生活组织,因此卿大夫家族表面上的强大并不能掩盖事实上衰微。  相似文献   
562.
从仁礼交互的论域考察早期儒家“群”“己”观的生成价值及其道德意蕴,有其独特价 值。基于区分存有论基础上的以及行为实践意义的“己”之一体两面,作为主体自 我认识之个体的“己”以及通过他者而认识的“己”,都与“仁”的应然性价值直接相 关;“群”作为类意义上的共同体,经由与仁之价值的内在关联,可以激发出人与世 界的意义内涵;以“礼”作为通达己之内外的重要通道,可以表征群的共同体与个体自我 价值的统一。在上述考察基础之上,儒家群己观念的传统畛域及其价值边界可以得到阐 释。  相似文献   
563.
分产不分业是明清商人家庭分家方式之一。分产不分业的分家方式,资本组织由独资式转变为合伙式,经营方式实行轮流制或委托制,利润调整为正余利制分配,避免了资本分散,对商业经营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变化和深远影响。明代程虚宇兄弟分家就是典型分产不分业方式。  相似文献   
564.
丁耘 《哲学研究》2022,(5):81-93+129
本文按样态、属性、实体重释心性与道体的基本问题,探索道体学气论的不同方案以建立道体学的心性学说;借鉴斯宾诺莎的力量学说将道体解为“气”,但指出其体系给不出心与其他样态的本质区别。通过扬弃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提出回应心性问题的道体学气论第二方案。本文扭转了黑格尔对莱布尼茨的解释及德勒兹对黑格尔的批判。道体学气论扬弃了力量及其表现学说,将性解释为一阴一阳或生生,将道体解释为一阴一阳或生生所表现者,将万物解释为对性的表现,将心解释为对性的开显性表现、对天地万物之复。  相似文献   
565.
采用自定步速阅读范式,探讨了7~10岁普通话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对词汇体和语法体组合语义一致和不一致情况的加工表现。被试分为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实龄匹配儿童和语言能力匹配儿童三组,结果表明7~10岁的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与年幼的语言能力匹配组儿童一样,词汇体和语法体一致条件下的加工快于不一致条件,两组儿童的表现均符合词汇体假设;与此不同,实龄匹配儿童的加工速度整体均快于以上两组儿童,且词汇体和语法体一致与不一致条件下的加工速度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普通话7~10岁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对词汇体和语法体组合合法性的习得仍不成熟,语法体的加工仍受词汇体影响,处于语法体能力发展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566.
孔子论管子的语境,在早期文献中可概括为"礼"与"仁"两类范畴。孔子论管仲"器小"乃反思礼器本源的立场,既显露其对王霸政统衰微的同情,又暗含其行齐鲁改制复兴周礼的志向;他论管仲"人也"是印证仁人心性的气象,既暗示其对圣贤教统维新的愿景,又显现其融四代学术弘扬人道的承当。孔子论管子的四重语境,表达其下学人间文献、中和四代制度、上达大同社会的实践维度,体现其兼采四代文献以返古、融合齐鲁文明以维新、仁以为己任的通儒境界。  相似文献   
567.
从儒学史的视角看,九品中正制的出台是为了解决选人的依据问题。察举征辟制选人有重"德"的偏向;曹操"唯才是举令"则明确重"才"。两种用人观在争论、颉颃中逐渐走向并存。九品中正制的出台,正是将两个依据的并列地位给予了明确的、制度性的规定。九品中正制摒弃了已被察举征辟制的实践证明,会产生对德行无限高扬的不可控的做法,而主要立足对违德的惩戒,从而更深入地维护了儒家的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568.
AA制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被人们采用。“AA”是“AlgebraicAverage”的缩写,意思是“代数平均”。事实上该词原本是英国人对荷兰人的偏见,因为古荷兰人就是平分账单的,英国人认为荷兰人没有绅士风度。  相似文献   
569.
杨英 《孔子研究》2019,(5):94-107
改革开放40年来,学界对宋元明清朱子《家礼》、乡约及民间家礼文献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对《家礼》的真伪基本达成共识,版本研究告一段落,其中的冠昏丧祭礼典研究正在展开。乡约的研究则从区域社会史角度展开,具体内容集中在某些区域性乡约的贯彻对基层社会产生的治理效果,以及其加入国家制度,作为其末梢所产生的充填作用上,目前的研究处在积累个案的阶段。民间家礼文献在改革开放后作为一种新资料进入学者视野,对之的整理结合了社会调查进行,今后随着个案的积累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这方面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570.
"礼不必"是郑玄根据《仪礼》文本,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儒家礼义思想而总结提出的礼学理论。该理论阐释了行礼过程中的一些"毋必"原则,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主人接待客人,不必知道客人必为某事而来,也不必期待客人必行某种相应的礼仪,主人首先谦恭行礼,即使内心对此已经晓明,仍然执礼询问,以示恭己敬人之意。第二,教授者示范礼仪程式,不必期待被教习者必须要统一学会,即使已知大家能够掌握,也依然保持预为示范的姿态,以备尚未知者。第三,臣下侍奉国君,虽知按礼规程当为如此,也不敢期待国君必行某事,而是跟随国君指令行事,以示不敢自明自专之意。如此做的目的,在于让对方充分感受到自己的恭敬与谦虚,愿将主动权交给对方,根据对方的指示而沟通交流或协商谋事。这一套礼仪做法及其内含的礼义精神,郑玄将其提炼概括为"礼不必"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