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6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中国佛教把心性问题的探讨提升至本体论的高度。"心体""理体"是中国佛教心性论建构其形而上学体系时最为重要的思维层面。以心体为基点,将理体落实于心体就形成"心性本体",这是中国化佛教诸宗心性论的要点之一。天台宗确立的心性本体为"一念无明法性心",华严宗确立的心性本体为"自性清净圆明体"即"一真法界",禅宗的心性本体为"自心"。而法相唯识宗则持心体与理体两分的立场,其心体即阿赖耶识本体内含的无漏种子是连接心体与理体的媒介。上述四宗的心性本体都具有实体化倾向——将心性本体当作确定的、真实的存在,但与将实体视为独立存在、没有活动的"绝对"的西方哲学,迥然不同。"心"既是众生解脱成佛的主体,也是世间"诸法"之所以"生起""存在"的最终根据。因此,隋唐佛教诸宗所确立的心性本体便一身兼二任,既是"人本"和修行意义上的本体,也是现象世界的本体。  相似文献   
112.
诗所言之志可以从多重层面来理解。其中,采诗、献诗与编诗之志使《诗》完成了从个人领域到伦理政治领域的转向。《诗》浸润在先秦礼乐文明的时代背景之中,是礼的精神在言说。不通礼,无以言《诗》。《诗》与礼既有同一,又有差异。《诗》与礼都源于人情,目的在于导养人的道德情感,使其止乎礼义。但两者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诗》的独特性在于"兴",由有限的言辞与意象通达无限的道,兴起好善恶恶之心。礼的独特性在于"立",通过一系列节文度数使人心念纯正、行为周旋中礼。  相似文献   
113.
儒家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晓霞 《道德与文明》2000,(5):45-47,58
儒家文化中蕴含着迥异于西方的、丰富的人际关系理论 ,它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主要指导原则和规范。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理论 ,已经建立了以“仁”为核心 ,以“礼”为整合手段 ,以宗亲关系为出发点 ,以整体主义为处理人己、群我关系的基本原则等较为完整的人际关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4.
论荀子的德性教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子从人性趋恶角度构建了自己的德性教化理论.恶在礼仪法度的制约下不仅可以改变,而且必须改变,经过教化"涂之人可以为禹".德性教化实乃"化性起伪",而伪是针对情的,只有对情进行矫正,才能对人性教化,情为教化之基;礼为教化之则,道德教化是个人遵守礼仪规范及人自身德性的自我迁化的过程,以心对礼以治情,从而以人的智识促进德性的提升;养为教化之方,以礼乐养情,陶冶、涵养人之德性,促进人的道德自觉.荀子的德性教化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5.
四川冕宁县的泸沽镇位于成昆线的交通要口,距离对外开放的卫星发射台仅二十公里。这里有回族穆斯林四百余人。解放前回民大多经营皮张、山货、药材为业,清光绪二十一年修建了泸沽清真寺,有驻寺阿訇主持教务,各地来此经商的回民都感到方便。但早在1939年伪靖边部二十四军就派一个排进驻寺内,撵走了阿訇,強占了寺宇。从此,泸沽镇的穆斯林宗教生活被迫停止。解放后泸沽清真寺空了出来,又由于诸多原因,清真寺仍迟迟未得到开放,当地穆斯林无法过上宗教生活。几十年来,回族穆斯林举办婚、丧事以及诵经等要到百里以外的西昌市请人。  相似文献   
116.
1990年9月17日上午,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隆重地举行了第二期在职阿訇进修班开学典礼。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中国伊协、北京市伊协的领导,以及中围伊协各部室负责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出席了开学典礼。典礼由经学院副院长杨宗山副教授主持;中国伊协会长、经学院院长沈遐熙,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赤耐,先后在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17.
《中国穆斯林》1990,(2):50-50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阿克拉姆·扎基先生,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沈遐熙陪同,于1989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应邀访问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一些穆斯林聚居的州、县,受到了所去地方的有关部门、伊协和广大穆斯林的热情欢迎与友好接待。扎基大使在宁夏期间,偕同应邀来宁夏的外宾,一起参加了宁夏经学院举行的竣工典礼,出席了自治区白立忱主席的会见。  相似文献   
118.
清同治十年(1871年),左宗棠镇压了金积堡回民起义后,迁永宁望洪堡回民于灵州(今灵武)城南安插。当时到达灵州城南五公里处的30多户100多口回民,看到这里地势较高且平坦,交通、灌溉便利,相对于四周的汪洋大湖。  相似文献   
119.
论“五常”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传统道德的典范形式。"五四"运动以来,因为受"三纲"之累而遭到了猛烈批判。实际上,"五常"完全不同于"三纲","五常"是扎根于人性而形成的道德理念,具有纯粹的抽象的形式和普遍适用的合理内核,具有永恒的价值,是民族精神和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时代,"五常"必须与"三纲"切割,经由树立新"三纲":自由为立人之纲,正义为立社之纲,民主为立国之纲,重新组合为新三纲五常。新"三纲"与"五常"的组合,有因循,有损益,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文化守成与文化创新的结合,可以取代旧三纲五常而通行于现时代。  相似文献   
120.
采用派遣制员工对雇用形式的认知等5项问卷,对270名派遣制员工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派遣制员工组织认同、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均处较高水平,离职倾向相对较低。(2)78.9%知道自已的派遣制身份;33.1%愿意作为派遣制员工;对于派遣制存在模糊认识和矛盾心态。(3)知道派遣制身份者组织认同、工作奉献、工作意义和工作乐趣等显著高于不知道者;愿意作为派遣制员工者工作满意度、工作意义和工作奉献显著高于不愿意者。对雇用形式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派遣制员工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