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1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9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人们都期望政治行为主体能够具有政治美德,但是政治美德的性质必须在政治关系的真实结构的基础上加以考察.从交换正义而非分配正义入手,我们就能发现政治的本源现象是正规的、公共的强制力量,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考察政治的积极作用.所以政治美德首先在于能够尊重并保卫人们通过放弃原初的任性自由而获得的法定权利和自由,进一步就是能够为发挥人们的创造力、追求自己的好生活观念提供广阔空间.在政治生活中,公民们自我反思、自制、彼此尊重、宽容,并在公共辩论中以理服人、以理服己,构成了政治美德的基本内容,它们需要靠政治制度的引导才有望达到兴盛,但绝非强制所能奏效. 相似文献
32.
道教度牒制度,是封建政权管理道教教职人员户籍的一种特殊法制手段.这种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延续长达一千多年,是世界宗教史绝无仅有的,在道教史以及中国法制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封建政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一种特殊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33.
34.
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其中先秦文化思想的精华是十分宝贵的精神遗产。如整体系统思想、依存互变思想、平衡和谐思想、预测思想、重视人与实践的思想等,对于大学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开阔思路、正确定位和指导工作实践,实现大学制度文化建设的目标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5.
差序格局在“推己及人”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某些圈层更加硬和实,另一些圈层则更加软和虚,体现在丧服制度中就是期服、大功服和缌麻服这几个“节级”的特殊性。同时,差序格局中的各圈层也不完全处于同一平面,某些圈层“悬浮”于己身所在圈层之上,某些圈层则下沉到这一平面之下。差序格局具有“尊尊”维度,是一种立体性的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36.
《学海》2018,(1):28-34
富有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制度是现代国家成长发展的必备要素。制度建设的重要旨向在于激发和巩固制度自信,进而凝聚国家发展的政治基础。当前中国制度建设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树立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自信。制度建设本身不断演进的规律表明,坚定的制度自信既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身所蕴含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其表现出来的强大感召力,又源自其改革创新的鲜明特质及因此而来的强大生命力。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言,创新性特质使其成长发展起来,源于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制度建构的自主性和制度运行的有效性则使其不断走向成熟。因此,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将制度自信与制度创新辩证统一起来,把制度创新看作制度自信的前提和基础,制度自信则是制度创新的保障和推动力,从而形成制度创新与制度自信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制度成长形态。 相似文献
37.
卫文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94,15(12):1-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革公费医疗依赖财政、劳保医疗由企业包办的状况,以立法为手段,建立社会统筹共济与个人自我保障相结合的职工医疗制度。职工医疗制度的建构,将对深化医院改革带来重大影响。所以,要对由此形成的挑战和机遇进行深入的具体分析,主动适应建构职工医疗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8.
39.
《学海》2015,(3):183-189
非对称性的权威资源与权力结构始终存在张力,导致社会治理中的合法性诉求、绩效约束与制度弹性共同作用于科层体制,并消解了其所构筑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的权力分配与治理模式,从而导致了非制度化治理趋于常态化。诸多文献探讨了绩效与成本约束下社会治理的衍生形态,以及政体类型与治理质量的关系,但在揭示非制度化治理是如何偏离并制约正式制度的各个层面、探求非制度化治理的关键要素以及治理转型的内生机制等方面却远未充分。因此,本文将探讨非对称状态下的权威和权力关系如何影响社会治理的组织结构与制度运作,尝试引入"基础性权力"的概念来研究治理的内生性变迁机制,分析技术化的治理手段如何借助基础性权力的制度化与渗透网络实现从"权力"到"渗透"的转变,进而助推社会治理走向"责任-回应"的互赖结构。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