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荀子与霍布斯都是从人性恶的前提出发,基于建立秩序和结束争战的道德关怀,而走向带有君主专制气息的制度构想。但是相对于霍布斯"欲望-自然法-主权者"的结构,荀子的逻辑则是"欲求-圣王-礼义"。这种逻辑扭曲,给荀子的学说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  相似文献   
902.
宋金元时期道教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道派孳乳 ,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清微派、神霄派、玄教派等等 ,各种宗派相继兴起 ,道教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新态势 ,而净明道是新兴道派中的一派。单纯站在道教史的角度看 ,宋金元时期道派孳乳 ,原因似乎在于北宋道教教法之颓弊 ,尤其是宋徽宗崇道 ,使道教为文化清流所不耻。汴宋既亡 ,则道教摆脱旧规 ,新道派自民间兴起 ,有一种革故鼎新的气象。而站在宏观历史的角度看 ,宋金元时期道派孳乳以致道教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新态势 ,也许取决于民族冲突与融合的时代大环境。民族的冲突与融合 ,不但发生在现…  相似文献   
903.
道教生命伦理与现代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教生命伦理的形成与生存环境的危机认识是密切相关的。在道教看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关系。保持自身形体的完整与健康 ,这不仅是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 ,而且是天道流转人间的必然体现。道教生命伦理有自己的思想特点 :“劝善成仙”精神奠定了道教生命伦理的主调 ;神明监督是道教生命伦理的强化手段 ;在道教劝善成仙与神明监督的生命伦理中还有配套的符号示范。道教生命伦理把道德修养与身心健康联系起来 ,强调行善去恶对于延年益寿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注重药物治疗 ,这种内心道德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思想为现代生命伦理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道教生命伦理建立了修道的整体性原则 ,把个人的身心健康置于宏观环境之中来加以考察 ,这为当今人类的整体健康提供了有益的参照系。道教生命伦理 ,强调阴阳协调 ,和合美善 ,这对于维持社会人口生态的良性发展而言具有发人深省的现实功效。道教生命伦理以“自然无为”作为道德实践的基本理路 ,这对于维护全球的自然生态平衡而言具有深刻的道德方法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04.
儒学是生命哲学。与近代机械论的宇宙观不同,传统儒学的宇宙观是生机论。儒学的目的性本质就是“生”,这种目的性的根据就是生机论的宇宙论,其体现即“仁”,其归旨在“太和”,其实现须要“天人合德”。目的性统贯着儒学的基本问题,它与康德的目的论有较大的差异却与现代深层生态伦理有重要的契合,利用这些思想资源,可以对儒学目的论进行诠释和转化。  相似文献   
905.
作为《庄子》内篇的重要篇章,《养生主》在全书中具有关键意义,它言简意赅地探讨了庄子生命伦理的多重维度,翔实而深刻地透显出庄子的生命哲学与养生艺术。概括而言,《养生主》首先从物我矛盾的困境中引申出顺中为常的总体纲领,紧接着以庖丁解牛、泽雉之养、秦失吊老等寓言揭示出养生的三个维度,即从形为物役到形神兼养、从困于樊中到精神自由、从遁天倍情到洞明生死。此三者紧密相关、层层递进,为人们安身立命、追寻个体生命价值、护持心中净土提供了一条理想之路,同时对于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种种生存困境亦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06.
市民社会的相互性伦理规范通过市场的交易或交换活动来体现。商品占有者在承认对方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在各自劳动的基础上,通过法律保障的自由平等的等价交换活动来实现各自的私有财产权,进而实现社会成员的相互得利和社会的普遍利益。马克思通过将伦理批判融入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对市民社会相互性伦理规范的工具性、消极性、形式性展开了多维批判。“真正的共同体”将在变革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以社会个人间的相互得利(互利性)、相互平等对待(互尊性)、相互提高(互依性)为核心内容的相互性伦理规范理想。  相似文献   
907.
近几年基因技术迅猛发展,几乎各种与生命有关的学科都即将受到或正在承受着基因研究所带来的冲击,心理科学同样也不例外。心理科学的研究和心理治疗将因基因技术的介入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面对基因技术所带来的改变,面对基因技术所带来的契机,心理科学该如何应对,心理科学的从业者该如何应对?根据这些问题,本文就心理学领域里所进行的基因研究情况、基因技术介入心理学研究的可行性以及应用基因技术进行心理学研究的伦理意义等方面的问题作以简单地介绍。  相似文献   
908.
绿色经济的定义、目标与内容表明,它是一种通过赋予单纯的经济以"绿色"而使之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并具有了伦理底蕴的经济形式,它的伦理底蕴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之中,并且因此指向了人的美好生活。人的美好生活无论从人自身的存在形式以及从人类组成社会服务于人的美好生活的基本指标看,还是从中西伦理学的探讨主题看,都主要体现在人的感性幸福和理性德性两个方面及其和谐之中,或者说体现在为这两个方面提供条件的经济与伦理两个方面及其和谐之中。由于感性幸福(经济)与理性德性(伦理)常会因人把前者当作唯一目的而处于矛盾或冲突之中,所以,中西伦理学和福利经济学曾经分别从伦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力图解决它们的矛盾或冲突。绿色经济所做的努力正是要在实践上解决它们的矛盾或冲突,它通过把绿色经济提升为社会形态从而在政治、文化(价值)和经济诸多方面全方位地实现从单纯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型,推进经济发展的伦理化,在经济与伦理的和谐之中实现人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909.
李春成 《学海》2007,(1):123-129
文章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阐释了我国警察行业的几对基本的道德争议和伦理两难。我国“110”报警服务台实行“四有四必”之后,在广受欢迎、深得民心的同时,也遭遇了进退两难的尴尬:面对大量的搔扰和求助等非警务电话,是信守“有求必应”的承诺而继续承受似乎“份外”的重负,还是放弃承诺专注“份内”之事?什么是警察的“份内”职责,什么是“份外”的?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与个别化服务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取舍群众的万能化期望与警察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关于这些问题的道德争议,引发了警察职业伦理的困惑与两难。  相似文献   
910.
印度尼西亚第一部有关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于1982年由印度尼西亚大学医学院颁布.1984年印度尼西亚大学医学院建立了第一个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1986年印度尼西亚大学医学院组织了主题为"发展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的全国性讨论会,并于1987年颁布了"医学研究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