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关于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一生是实践并完成信仰承诺的一生,如果没有信仰,人生就像无舵的船,在风吹浪打的大海上任其漂泊摇摆,生命最终会触礁、毁灭。没有信仰的心灵,更是漆黑一片,不但看不清前进路上的障碍,还看不清天空里那轮穿云破雾的红日,心灵里只能充满永远的恐怖。  相似文献   
172.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际存在有“三清仙境”信仰、“三宝神君”信仰、“三洞真经”信仰与“三清尊神”信仰等几种不同的信仰形态与内容。因其皆与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等名号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可称为广义的“三清”信仰。这种信仰的具体形态与内容,在历史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先后相续,几经演变,最后才定型成为“三清尊神”信仰,成为宋明以来道教各派奉祀的最高尊神。本文试就道教“三清”信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过程及其宗教内涵作一学术性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3.
张娃 《天风》2004,(12):i008-i008
在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中(参路10:25-37),耶稣称赞了救死扶伤的撒玛利亚人,看他行得好,并要我们都“去照样行”。我曾猜想,如果那天这个撒玛利亚人在路上遇到的不是受伤之后的行人,而是这个行人正在路上遭受强盗的抢劫与殴打,他还会奋不顾身、见义勇为吗?耶稣对他的肯定告诉我们,他同样会的,要不然他就不是耶稣所说的“好撒玛利亚人”了。  相似文献   
174.
张玲 《天风》2004,(12):i015-i015
有人说,基督徒的一生,是信靠上帝走十字架道路的一生。因为上帝无条件地为我们舍了他自己,使得今天我们的信靠变得更有意义而充满祝福。一则故事,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5.
严耀中 《佛学研究》2004,(1):160-167
唐五代时密教发达,但是学者多关注的是精英的密教。本文从两方面入手,试图反映唐五代民众的密教信仰和密教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况。认为密教一旦被民问接受,就不是政治的力量可以轻易能消除的,所以会昌灭佛对密教在中土流传的影响不会很大的。密教兴盛的原因,对内与其教义,对外与盛唐开放和中外交通的发展有重要的关系。宗教的世俗化也是推进密教的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6.
朱鹂 《天风》2013,(3):56-57
提到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其在欧洲音乐艺术宝库中留下的杰出作品。人们关注他,是因为他被史学家们美誉为交响乐与弦乐四重奏之父,被奉为钢琴协奏曲和钢琴三重奏的开创者。后辈作曲家们赞美他,是因为海顿发明了奏呜回旋曲式等。但对于激励海顿从事音乐创作的内在动力——基督信仰,却鲜有人所知。  相似文献   
177.
2010年11月20日"首届弥勒大佛学术研讨会"在乐山举行。本次会议由乐山大佛研究中心举办,来自海内外学者龙晦、杨曾文、龙显昭、温玉成、王荣国、邢东风、朴永焕、陈永革、黄夏年、张总、陈德忠、徐文明、董群、黄连忠、杨维中、成建华、张培锋、屈涛、王雪梅、果波、宗音、坚意等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  相似文献   
178.
《宗教人类学》已经出版了两辑。第一辑意在为中国的宗教人类学研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学者"走进宗教现场"的尝试。既有微观层面田野现场的细致考察,亦有宏观层面对中国民间信仰的探讨与反思。同时"非本土"学者的域外视野,从他者的角度让我们对域外田野现场有所了解,并有机会从他者身上反观自身。尤为可贵的是,《宗教人类学》第一  相似文献   
179.
魏小巍 《现代哲学》2011,(1):110-113
在现代学术研究中,道教长生久视的修行理想往往被视为一种世俗功利,神仙信仰因之被当作盲目崇拜为研究者所不屑。然而,通过对《抱朴子内篇》的宗教现象学考察,我们发现:神仙信仰的确立并非缘于修习者对理性论证的信服,而是缘于为"我命在我"的自由理想所感召,并通过修行实践逐步实现对神仙学说的切身体证。因此,长生追求的本质并非功利,而在于摆脱一切有形和无形的束缚,不把解脱的幻想寄托于来世或他人的救赎,而是着眼于此世和当下的努力。这才是道教信仰的真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0.
根据《太平广记》蛇类故事和龙类故事的记载,论述汉魏至隋唐时期民间对蛇的信仰情况,指出当时的蛇信仰正处于与龙信仰的混淆与渐渐析离时期。一方面蛇具有与龙相同的神圣性,另一方面蛇也开始遭到人们的嫌恶。龙蛇信仰的最终分离,使他们在民间信仰中朝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