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得道成仙是全真道修炼的终极目标。得道是最高追求,而成仙则是得道后的最高精神境界的体现,是心性修炼的成果,也是一种至高的、极其健康的精神境界和状态。本文试图将全真道修炼的精神境界与现代后人本主义心理学进行相互诠释,以此促进人们对全真道心性修炼的精神境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2.
相关文献可证的唐五代非石窟寺壁画画家计206人,各朝代人数分布并不平衡,表现为五代较多。东晋南北朝时,画家的寺绘以润州、扬州为中心并向西和南两个方向延伸;隋朝以各地画家汇入两京创作为特色;唐代前期两京仍是寺绘中心,安史之乱后随着画家的迁徙,寺绘中心转移至成都;五代成都寺绘最为丰富,但画家壁绘的佛寺数量减少、分布地域缩小。寺绘画家中名家占据了较高比例,这间接体现了寺绘的高品质;名家参与寺绘比例保持在高位,这显示着寺绘在唐五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3.
正11世纪70年代,正值日本中止遣唐使后,严禁本国人海外渡航的岁月。然而,这阻挡不了日僧成寻(1011-1081)入宋巡礼天台山和五台山的强烈愿望,他毅然铤而走险,偷渡入宋。在实现了巡礼圣迹的宿愿后,他滞留宋地,再未归国,于元丰四年(1081)在汴京(今开封)开宝寺圆寂。他撰写的入宋旅行日记《参天台五台山记》(以下简称《参记》)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部极其珍贵的史料,为11世纪东亚汉字文化圈人员往还、双向互动的历史,留下了无可取代的重要文献资源。  相似文献   
154.
155.
图片新闻     
《法音》2014,(10)
正~~  相似文献   
156.
寺学是晚唐归义军时期敦煌教育的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形式,但在寺学使用什么样的教材方面,学者们大都拘泥于传统的儒家典籍,未认识到寺学以佛学教育为主这一性质。佛教入门读物,就是以宣传和普及佛教常识为目的,部分或系统介绍佛教名数、义理知识,使初学者得到基本佛教常识的书籍。本文通过对二者特点的分析,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7.
《法音》2015,(2):70
<正>~~  相似文献   
158.
成都皇城清真寺,坐落于市中心西城区永靖街(原西鹅市巷)80号。因临原明蜀王宫护城(习称皇城),故名皇城寺。最早占地十余亩,现有七亩七分(约5138平米,含原清真女子小学——回民小学高级部,现人民西路小学),是四川最大的清真古寺,也是全国较著名的清真古寺之一。寺对面过街,  相似文献   
159.
林俊聪 《法音》2004,(3):49-49
本刊讯原中国佛教协会理事、著名诗僧圆澈法师于2004年2月18日示寂,终年75岁。圆澈法师,号春明一衲,俗名陈珦秀,广东梅县丙树圩镇人。旧制中学毕业,青年出家,历任中国佛协理事、广东梅州市与兴宁市佛协名誉会长、兴宁神光寺方丈、福建闽侯雪峰寺首座、汕头市佛协常务理事、汕头证果寺住持等职。他历经十余载奋斗,重建了证果寺。法师善于讲经说法,擅长诗词、书画,是汕头市政协岭海诗社成员,有《微尘集》录诗千余首行世,作品常发表于海内外报刊,撰书匾联刻于多座寺庵。2月24日上午,圆澈法师追思法会在汕头市龙湖区证果寺举行,广东省佛协副会长…  相似文献   
160.
唐思鹏 《法音》2003,(9):10-19
二、无著时代唯识学的再出现与再建立唯识学虽出自佛陀所说的根本圣典———方广诸经,但真正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成为印度佛教思想的主流,则是在佛陀灭度后一千年左右,由慈氏、无著、世亲三位菩萨的大力推阐和弘扬才得以实现,这中间既经过了部派佛教时代,也经过了中观学派时代。(一)部派佛教的出现部派佛教的出现,是在佛陀灭度后大约一百年左右(公元前370年前后),因大天比丘提出“五事”,后称“大天五事”,便酿成教团之争,遂致分裂成上座部与大众部。大天比丘是印度佛教大众部的始祖,“五事”是指大天在教义上的五种主张。依《异部宗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