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依本文之见,说谎者悖论以及某些与之相关的悖论之被导出源于对某些不合理的前提的接受;而这些前提之被接受又源于对"是真的"与"是假的"这两个词的关键语义特性缺乏认识。本文为决定这些语义特性的基础提供了说明;这一基础包含两个论点,第一,每一语句均有其含义;第二,每一语句陈说的字面内容是一个命题态度的内容,因而具有某种一般形式。借助于这一基础,本文为这两个词构造了一个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塔尔斯基式真理理论的意义理论以说明这些特性,并借助于该理论论证说谎者悖论及其某些相关悖论的导出没有根据。  相似文献   
12.
项目等距呈现过程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艳红  朱滢 《心理学报》1998,31(4):366-373
以中国汉字为材料,利用刘英茂提出的向前和向后联想的方法,证明在不同呈现时间和不同间隔时间条件下,系列位置曲线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性质的分化过程。结果说明,系列位置曲线的近因部分对时间变化更为敏感,表现为绝对记忆的性质。系列位置曲线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性质的分化,取决于项目呈现时间、项目间隔时间和系列包含的项目数。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人的图形辨别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慈美  刘颖 《心理学报》1993,26(3):36-41
对56名帕金森病人用视觉形状辨别测验(VFDT)进行了测查,44名年龄、文化水平与帕金森组相当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帕金森病人对图形辨别有明显障碍。对帕金森病人在图形辨别障碍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ERP技术,比较音位合并者与非音位合并者辨别合并音位/n/-/l/的脑电和行为反应。结果发现,非音位合并者在注意前阶段展现了显著的MMN;而音位合并者没有展现MMN,但在晚期展现了一个显著的负波。行为实验发现,相比于音位合并者,非音位合并者在分辨/n/-/l/时正确率更高,反应时更短。这些结果表明:两组被试区分/n/-/l/的能力在早期自动加工阶段就已经有了显著的差异。方言经验可能降低了音位合并者在听觉感觉加工阶段检测合并音位差异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丰富环境干预对局部脑缺血大鼠突触界面结构修饰和突触后致密物-95 (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 ) mRNA表达的影响。栓塞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的右侧大脑中动脉,建立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后,分为丰富环境缺血组(IE)、标准环境缺血组(IS),同时分别设丰富环境假手术组(SE)、标准环境假手术组(SS)。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应用透射电镜、图像分析和细胞形态计量学技术,观察海马CA1区和额叶皮层突触界面结构变化,采用RT-PCR检测突触后脚手架蛋白PSD-95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丰富环境干预能有效改善脑缺血导致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并对正常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也有改善作用。同时,丰富环境干预能抑制局部脑缺血导致的突触数密度减少,该作用对额叶皮层特别明显;丰富环境干预不同程度地逆转脑缺血造成的突触界面参数变化,特别使突触间隙宽度显著减小、PSD厚度明显增加;并有效抑制因脑缺血诱导的PSD-95 mRNA表达下调。以上结果提示,丰富环境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促进缺血区边缘组织突触界面结构修饰,提高PSD-95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钟翔  王芳  马小丽  杨彬  宋艳 《心理科学》2011,34(6):1379-1384
以往的朝向辨别学习普遍采用真实刺激作为材料,其特异性与迁移性是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该研究以实线和想象线为刺激,采用朝向辨别任务训练被试,系统考察两者朝向辨别学习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结果发现,训练实线和想象线任务的两组被试行为都有显著提高,并且这两种学习效果能部分地彼此迁移,且都能迁移到不同位置。该研究结果提示,不论是想象线的学习还是实线的学习都涉及高级脑区的参与,并且两者的学习有部分共同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17.
双作业任务中人格特质对选择性加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少华  曾毅 《心理科学》2004,27(1):214-216
运用双操作任务,该研究考察了人格的神经质和外倾性特质对选择性加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对各类词性的辨别速度,低神经质普遍快于高神经质,外倾者普遍快于内倾者.选择性加工偏向在RT指标上并不明显;(2)从词性辨别的正确率指标分析,高神经质被试对负性词存在明显的反应偏向;对于特质词与中性词的判断,内、外倾被试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自由回忆任务中,各类被试均存在明显的回忆偏向及特质一致性倾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比研究了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人对成人面部表情辨别的水平,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着表情辨别障碍。病程长、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病人易出现这种障碍。表情辨别障碍是一种情绪障碍,属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19.
采用3×2被试内设计考察辨别任务中二次线索化对基于形状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无二次线索化,IOR出现在长SOA(1000ms)时;有二次线索化,IOR出现在短SOA(500ms)时;两种情况下当SOA足够长(1400ms),返回抑制现象消失。Tipper的抑制机制模型可以恰当的解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0.
"哪些因素决定提取效果"是记忆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线索负荷假说认为与提取线索相关联的项目数量决定了提取效果,编码-提取匹配假说则强调编码与提取阶段的匹配程度决定提取成绩。这两者在记忆研究的不同时期均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整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有研究者提出了记忆是一个辨别过程的新观点,认为真正对回忆成绩起决定作用的是线索在多大程度上与某一目标项目匹配并能排除其他可能的备选项目。该观点对深入探索"哪些因素决定提取效果"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应正确看待辨别过程观点与编码-提取匹配观点的关系,同时可以借助新的技术手段从多个层面对这一新观点进行检验,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该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