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齐物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文本,其英译问题同样值得重视。本文比较冯友兰和Graham对《齐物论》的翻译,分析他们不同的翻译特色,并由此引出有关作者原义与译者理解之间的张力等解释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2.
劝君莫抱怨     
时下,我们走到许多地方,常常会遇到这样抱怨的怪现象:在上下级之间,当领导的埋怨下属不积极行动,当下属的指责上级犯官僚主义;当教师的总抱怨自己学校怎么怎么不好,而学生又总是抱怨哪个老师怎么怎么差劲。即便在家庭里也少不了抱怨的情景,丈夫埋怨妻子,母亲责怪儿子,婆婆不满意媳妇,女儿对老爸有意见,如此等等。当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就是这样一个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的统一体,在其运动的过程中有些磕磕碰碰,烦闷、不快,也在所难免。问题是,总是抱怨别人或环境,不说对别人,就是于我们自己、于个人的生活和事业也实在是徒劳无益的。抱怨有什…  相似文献   
113.
赵建永 《周易研究》2004,4(2):42-50
儒道释对<周易·复卦>的特殊关注,集中在用复卦初爻"一阳来复"表征的"天地之心"上.复见天地之心即复人之本心的认知模式,鲜明体现了中国文化内在超越的特质,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调.从对复卦不断翻新的诠解中,可以看出儒道释三教由差异到会通的过程.儒道释异中之同在都用复的方法论;但各自所推崇的本体内容却有层次上的差异:儒家是复性;道家是复命;佛家是复其真如本源心,此为同之异.  相似文献   
114.
走出执著     
他是我班上一个男孩的父亲,一位年过半百的长者,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就因为其唯一的儿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将来“考不上大学”,只能跟他“回家种地”,便三番五次地跑来学校,一脸痛苦地向我反映儿子的种种缺点,再一脸虔诚地向我求取教子真经,恳求我对其子“不好就打”。说实话,每当看到  相似文献   
115.
美丽的错误     
美籍波兰钢琴家鲁宾斯坦·阿图尔是位天才音乐家。5岁登台演奏,10岁起,就在欧洲各地演奏莫扎特等人的协奏曲。1946年入美国籍,他一生不断地录制肖邦的作品,使自己的气质与肖邦的气质真正合而为一。他的演奏有温暖亲切的抒情、敏锐的分句加上丰富的音色与浓郁的诗意的特色。除肖邦之外,他演奏的贝多芬、布拉姆斯和柴科夫斯基的作品都注重于抒情性,并有自己的特色。鲁宾斯坦被称为“最正宗的肖邦”。一次,他在演奏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时突然忘记了乐谱,脑子中一片空白,无以为继的他只好凭着对巴拉基列夫乐曲风格的理解,胡乱弹了下去。结…  相似文献   
116.
一个叫威廉·约翰的青年请教培根,他说他虚荣、好斗、嫉妒心太强。他讨厌自己心中常常冒出邪恶之念,可又无法改变自己,怎么办?培根说:“孩子,你敢于坦率地道出这些,已表明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是极善良或极邪恶,而是介于善良和邪恶之间。”约翰兴奋地问:“那么,我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培根摇头:“我只是说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你可以努力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约翰有些丧气,他问:“善良有些什么特征?”培根告诉他,譬如,如果一个人对外邦人也能温和有礼,那么他就可以称作一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与五洲四海是…  相似文献   
117.
李振纲 《现代哲学》2004,(4):80-86,96
蕺山学术之最得力处,是在心体中充分凸现“性体”的本质意义。此种性格与阳明学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更用力于德性本体之实证,在心性关系中关注的重心在性体的客观超越义和道德意志的定向性;二是更加强调实修实证的功夫论,向意根极微处用力。生当晚明,蕺山对自由表达的权力毫不理解,相反,积极倡导“证人”之学,将已狂驰于现实世界的人心重新收束于理性圣殿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隔膜和理性的误导。阳明“良知”教经蕺山的批判修正虽由显归密,而心学自裁自决的自由精神却在其慎独之学中丧失锋芒。这同样表明蕺山思想于时代精神的滞后。  相似文献   
118.
在道教史上 ,唐代重玄学者们着力于对道体本体论上的考察 ,并进行解构和重建道的本体 ,即在解构“道”本体的基础上建构新的本体———心本体。  相似文献   
119.
道家养德调心的意义治疗思想蠡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在西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弗兰克的意义治疗学理论 ,发掘道家的意义治疗思想和心理健康智慧。道家注重养德调心、心德互养。其意义治疗思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返璞归真 ,因性而为 ;“为人”、“与人”,超越自我 ;不与物迁 ,宠辱不惊 ;清心寡欲 ,不为物累。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启示人们自觉地追寻人生的意义 ,将心理治疗与精神层面的意义治疗和道德修养紧密结合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心理保健和心理治疗学  相似文献   
120.
道德权威是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重要力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道德权威与政治权威是合二而一的,并通过王权合法性问题而展现出来.道德权威的确立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阳明心学的"以心代理"是导致明代中后期道德生活的混乱与失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