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心药     
梧叶 《思维与智慧》2014,(12):42-42
心有病,千千种;医心药,万万服。我只取一帖:静。生于浮躁的社会,置身喧嚣的环境,怎能不烦?烦,而后嫌,而后厌,而后憎,而后乱……心是一块太岁肉,怎禁得起如此折腾?反复搓揉之间,它就皱了,伤了,碎了。养好心之伤,须靠静。  相似文献   
992.
用心重复     
一直以来,我都讨厌琐碎的生活。讨厌每天早上的洗漱,讨厌出门时候必须化妆,也讨厌每顿饭后必须洗碗,曾一度,琐碎的家庭生活让我几欲崩溃。后来,我在外面租了房子,买了一堆垃圾零食。闭门谢客,足不出户。可是,这样一段时间下来之后,我发现生活更加令人烦躁不安。  相似文献   
993.
知识的价值难题是近20来年英美哲学的核心论题。一般认为,知识的价值高于真信念的价值。而扎格泽博斯基则主张,一旦真信念在场,可靠主义所主张的可靠过程的价值就被"真"的价值所淹没,使得知识的价值不会超过真信念。为了应对这一"价值难题",普理查德将其范围从可靠主义扩大到任何将真信念视为知识构成要素的知识理论,由此提出了"淹没论证"。本文在该论证的基础上,通过重新区分知识价值、辨识认识价值的真一元论假设等,进一步探究破解"价值难题"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94.
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语言能力的获得要求说话者具有语言知识。按乔姆斯基及其追随者的观点,此类知识是一套有先天内容的句法规则系统;而达米特等哲学家则认为,说话者知道戴维森式的意义理论,更准确地说,说话者对戴维森式的意义理论公理具有隐知识。此论文首先简要阐述达米特的基本思路;然后我会论证,心理化戴维森进路的核心论点存在几个方面的困难。  相似文献   
995.
据赖尔的判断,技能知识(knowinghow)和命题知识(knowingthat)是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近些年,因为某些哲学家的牵强论证,这一区分面临被抹煞的危险。从讨论技能知识归属语句(KH语句)的成真条件入手,指出若干候选建议的困难后,本文致力于论证一种替代方案,通过阐明KH语句的成真条件之区别于KT语句(命题知识归属语句)的特异性,捍卫了赖尔区分。  相似文献   
996.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相似文献   
997.
一点一横长     
盛夏身处燠热,想让自己静下心来看点书或者想点心事,谈何容易。万般无奈之中,蓦然想到练字。古人说,练字小则可以戒躁,大则能够逸志,不妨试试。于是,就搜罗文房四宝,一点一横长地开练起来。  相似文献   
998.
罗峰 《世界哲学》2016,(1):29-35
在《拉克斯》这部柏拉图最明确探讨勇敢的对话中,两位将军拉克斯和尼基阿斯对勇敢给出了针锋相对的定义。拉克斯将勇敢定义为灵魂的某种坚持,与知识截然无关。与之相反,尼基阿斯径直将勇敢等同于知识。拉克斯和尼基阿斯均陷入困境:拉克斯无力区分技艺与知识,使他无法解释何以明智或愚蠢的坚持都不是勇敢;尼基阿斯则由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而寄望于一种无所不能的、基于超自然力量的知识。实际上,真正的勇敢与节制、正义和智慧密不可分,可归结为哲人式的智慧。对话之所以没有得出勇敢的确切定义,乃是为了在德性问题上对不同的人实行不同的教诲。  相似文献   
999.
按照康德的先验哲学,物自身不是认识的对象,通过感性直观被给予我们的不过是杂多表象,由杂多表象而形成知识乃至形成经验所需的“综合”只能是知性的自发性功能.然而,当康德不只一次说通过感性直观一个对象被给予我们,通过知性范畴该对象被思维的时候,感性直观给予我们的对象是什么对象?感性直观所给予的对象与知性范畴所认识的对象如何可能是同一个对象?这就是我所说的“对象之谜”.本文试图从现象学的角度解开这个谜,围绕关于《纯粹理性批判》之范畴演绎的分析,说明知性范畴不仅构成了知识的先天条件,同时也构成了经验对象的先天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很小,但却极漂亮;黄红色的背壳上,均匀地分布着七个黑色的斑点,花花点点的,所以乡下人也叫它“花大姐”。这名字,让人觉得亲切,仿佛一位花枝招展的女子,在自家的庭院里,正摇摇摆摆地走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