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提取练习比建构概念图更有利于记忆保持和迁移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依据认知负荷的3个成分,设计两个实验探究前期知识水平与策略复杂性对以上两种学习策略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期知识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是与学习策略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提取练习策略条件下,高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与低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在记忆保持和迁移上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建构概念图策略条件下,高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在记忆保持和迁移上的正确率显著地高于低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2)当降低概念图的难度后,被试使用建构部分概念图策略产生的认知负荷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相比显著降低,并且其在学习阶段学习到的知识量显著地高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的结果,但是在最终测试上,其记忆保持与迁移的正确率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并没有显著差异,策略的复杂性增加了学习者的额外负荷,但是对策略有效性的发挥却不具有决定性影响。以上结果说明提取练习策略之所以比建构概念图策略更具优势,不是因为其策略本身更易掌握,而是因为其与建构概念图策略相比不受学习者前期知识水平的影响。这意味着认知负荷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提取练习在记忆保持与迁移中产生优势效应的内部机制,并进一步证实提取练习与精细编码不同,具有独特的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122.
湖南省道教协会为进一步提高道教徒的文化素养和高功科仪知识 ,于 2 0 0 1年 10月 2 5日至 12月10日举办了首届高功学习班 ,并聘请湖北高功任宗权道长为师 ,讲授道教科仪、高功法事等知识。这次学习班得到了本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为了办好这一届学习班 ,南岳道教协会从人力、物力 ,包括教学器具上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尽量为学员们创造条件。学员都是来自本省各宫观的道教徒 ,年龄、文化、科仪基础都不一样 ,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都比较高 ,在老师严格的要求下 ,学得比较扎实。通过这次学习 ,学员们都觉得获益匪浅 ,…  相似文献   
123.
数学焦虑研究的认知取向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陈英和  耿柳娜 《心理科学》2002,25(6):653-655,648
数学焦虑一直是心理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对数学焦虑进行解释,并以此揭示数学焦虑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规律。  相似文献   
124.
当代西方写作过程模式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肇丰 《心理科学》2003,26(2):346-347
写作过程既是文章写作中一系列具体的、外在的操作性活动的组合 ,如拟定题目、编写提纲、起草文稿、校对修改 ;同时又是作者内在的、非直观的心理活动步骤的演进。它经历了从感知到想象、从形象思维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心理流程。分析研究过程 ,是写作心理学和写作教学心理学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欧美传统的写作教学被称之为“成果导向” ,即重视写作的结果 (writtenproduct)———作品。学生学习写作时 ,根据教师提供的用以模仿的范文 ,分析和练习写作技巧 ,然后教师批改学生的作…  相似文献   
125.
大学生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钟毅平  谭千保  张英 《心理科学》2003,26(3):542-542,544
1 问题的提出N.w.海姆斯特拉和L.H.麦克法林早在1978年指出“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物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D.V.坎特尔和K.H.克赖克曾在1981年撰文指出环境心理学要探讨和分析人的体验和活动与有关的社会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主要探讨了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并指出人的意识、行为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换而言之,人的环  相似文献   
126.
阴国恩  张阔  王敬欣 《心理科学》2003,26(4):731-732
1 引言 类别学习和概念形成,既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人类组织和贮存知识的基本方式。自上世纪50年代Bruner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经典研究之后,分类及分别学习逐渐成为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以往的分类研究多以事物的感知特征为出发点,强调自下而上的加工(基于相似性的加工);而在基于理论的类别观被提出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分类活动中自上而下的加工(基于知识的加工)开始受到重视,知识效应问题成为概念心理学领域的新热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有望为深入理解概念和类别形成的机制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7.
古希腊哲学最早将美德与知识相联系,“真”的达到就是“善”的实现,人的合目的性是建立在其合规律性的基础上的,伦理学从此有了独立存在的根据。近代知识论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将获得知识与获得幸福视为同一,知识(理性)是建立伦理的绝对普遍的坚实基础,人的尊严和主体性成为伦理追求的最大价值。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知识的异化,“知识与人的幸福和命运问题”凸现在当代伦理学面前。为知识找寻一条“应然”的光明之路,不仅是伦理学的理论使命,也是人类自身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28.
以4-8岁儿童和大学生为被试,用虚拟生物图片为材料,采用2(不提供背景知识和提供背景知识)×6(年龄)的实验设计,考察背景知识对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及其年龄特点。结果发现:(1)两种实验条件下均有显著的年龄差异。(2)提供背景知识与否对不同年龄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对4-5岁儿童分类活动的影响不显著,对6-8岁儿童及大学生分类活动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9.
Swanson的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法对医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 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教授Don .RSwanson创立了一种医学方法———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法 ,并且设计了相应的人机交互系统Arrow smith。它对医学的发展有何作用 ?其哲学意义如何 ?都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和探索。1 Swanson的知识发现法的背景2 0世纪中叶 ,科学家就在积极地探讨科学知识分裂现象 ,但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Swanson教授从 3个方面对知识分裂理论进行论述[1] :(1)客观知识的总量与人类吸收知识的能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并且这种差距在不断地扩大 ;(2 )在信息爆炸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越来越专业化 ,跨学科的信息传…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