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意志软弱     
杨国荣 《哲学研究》2012,(8):98-106
考察行动与实践,常常面临意志软弱的问题。从知行关系看,意志软弱主要表现为"知其当行却未行"或"知其当止而未止";从理性与意欲的关系看,意志软弱则更多地关乎理性与意欲等之间的张力。在形而上的层面,意志软弱进而以可能性、偶然性的存在为其本体论的前提。对意志软弱的理解与应对,无法回避以上问题。一戴维森曾对意志软弱的特点作了如下概述:"如果一个当事人不遵循自己的较佳判断去做事,并且是有意这样做的,那么我们说他的意志是薄弱的。"(戴维森,第462页)"较佳判断"属广义的理性判断:它既不同于自发的意识,也有别于非理性的冲动,是基于反思、比较、权衡而达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2.
徐湘霖 《法音》2012,(2):6-16
"四分说"是关于心识认知的结构与功能的理论。有关"四分"的问题,古来就有四家之说,如安慧仅立自证分,称为一分家;难陀立见、相二分,称为二分家;陈那立见、相、自证三分,称为三分家;护法立见、相、自证、证自证分四分,称为四分家,故有"安难陈护,一二三四"之说。其实,四家之说  相似文献   
33.
杜维明的体知概念是在默会知识与儒家思想的现代性的双重语境下对儒家的德性之知传统所作的一种新阐释。体知是那种与认知相对、与实践结合、体现人格尊严的认识,具有认识的意义和实践的意义。杜维明对体知概念的论述与波兰尼在个人知识观上的建构工作有不少相近之处,两者都对传统科学知识观念提出质疑,为知识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34.
夏依婷  冷英  陈燕  王纪妹  程晓荣  卢家楣 《心理学报》2012,44(12):1583-1595
以汉语中的颠倒词为材料, 探讨汉语重复知盲的发生水平。采用RSVP方式呈现包含颠倒词对(C1和C2)的句子列表或词语列表, 让被试对列表中的词进行全部报告或报告是否存在重复词, 记录报告C2的正确率。三个实验采用3 (词语的重复性: 颠倒重复、完全重复、不重复) × 2 (颠倒词对的意义相似性: 意义不同、意义相似)两因素被试内设计, 结果在全部报告和报告是否存在重复词的实验中都出现重复性和意义相似性的交互效应, 但不同实验任务, 数据模式不同。该结果表明, 在RSVP任务中, 汉语颠倒词加工存在RB效应, 该效应产生的水平受制于不同的实验任务, 在部分报告任务中, 颠倒词的RB效应发生在知觉水平, 在全部报告任务中, 颠倒词的RB效应发生在语义水平。  相似文献   
35.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说与其"心即理"的核心思想有着重要的内在关联,且二者都与其解决"物理吾心判而为二"的思想困惑密切相关.阳明思想中的"心"往往意味着在生活"之中"的"投入"体验.此"理"是生活境域中的"活理",不再是脱离构成域的概念本质.生活中的活理自然是"知行合一"的.把知与行分作"两件"时,已不是"知行本体",即不是知行的原本状态了.知与行的原本状态是自然的合一的,是"紧切着实"的关系."行"是"知"的不可分割的构成性的边缘境域.  相似文献   
36.
中学生自我觉知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对907名中学生自我觉知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我觉知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存在显著的领域差异;对不同领域的日常问题,初中生与高中生自我觉知的能力有不同的差异模式,我向思维会导致初中生在某些领域高估其能力水平;性别差异以及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差异在多项能力评估中显著存在;大多数自我觉知能力与自评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自评外在形象、做家务事的次数及父母管教严格程度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检验乐观性对自我反思和内在觉知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被试为来自北京市三所高校的568名大学生,所采用的主要测量工具有:个人自我意识量表,乐观性问卷、自尊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主要研究结果为:(1)乐观性可以调节自我反思和一般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但是不可以调节自我反思和自尊之间的关系;(2)乐观性可以调节内在觉知和一般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调节自我反思和自尊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乐观性对于自我反思和内在觉知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假设得到部分支持。  相似文献   
38.
李茵  王大华 《心理科学》1998,21(5):437-440,444
本研究采用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测验,对185名被试(51 ̄76岁)予以测定。研究发现:进入成人晚期以后,自我觉知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但未表现出显著的年龄组间差异,而其个体间差异却日益明显;再有,个体自我觉知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与日常认知之间存在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9.
本文系统探讨了庄子的言意观,认为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从道“无”的本体论出发,区分了大言与小言、大知与小知等概念;揭示出知或不知在道与言之间的中介地位,并进一步区分了两种“意”,肯定在知性名理范围内,言可尽意,而在形上超验领域,则言不尽意,特别是“得意忘言”论的提出,大大超越了老子,对魏晋乃至整个中国思想史、美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的言意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哲人对人类生存方式内在困惑的较早的本体论思索,比西方早了二千年。  相似文献   
40.
情绪的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人类注意资源有限,对相关刺激的加工经常以抑制对其它刺激的加工为代价。大量的研究表明,情绪的加工是注意加工过程的一个特例。通常认为情绪信息的加工是自动的,不需要注意资源的调节。但最近的研究结果倾向于支持对立的观点,即情绪信息的加工需要注意的控制。该文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证据,对情绪的自动加工的观点提出质疑。主要的证据来自对情绪的皮层和皮层下通路的研究以及对盲视病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