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哈贝马斯将工具理性批判置于韦伯合理性理论语境中来评判,此策略无异于将启蒙辩证法预先限制在一个意义贫乏的框架之内,从而过滤掉了其丰富内涵和批判潜能。一旦走出韦伯的理论框架,启蒙辩证法便可以在知性文化批判和绝对理性的元批判等层面上与近代以来的理性批判传统展开对话,并借此呈现其本来的立体结构。工具理性批判的使命在于立足于一个适当的主体性概念,克服近代理性批判的分裂,建立批判的理性与主体自我持存的统一。  相似文献   
42.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问题。围绕着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战线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此,要充分认识德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价值,认真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对德育提出的新课题,并提出对策,使德育很好地引领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3.
新时期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高校德育环境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构建优良的高校德育环境,才能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44.
加强公共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是为公民个人品德成长培育良性的德育生态;二是减少或避免因公共生活摩擦而导致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三是能改造国民素质中的劣根性,培养国人的公共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5.
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陶行知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即生活教育理论中 ,德育理论占有重要的位置。他生前虽然只对生活教育下过定义 ,没有对生活德育下定义 ,但却有丰富的生活德育思想 ,而且其生活德育理论自成体系。文章从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教育与德育目标和方法的一致性、德育途径和德育理论基础四个方面论述了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  相似文献   
46.
一、美术的功能 1.德育功能 德育智育是贯彻于各科教学中的,美术课是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情感教育的有力手段.从中学教材中可见,美术课富于爱国主义的教育感染,富于高尚品德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陶冶.  相似文献   
47.
本文论述了德育中品德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品德能力的作用,品德能力的具体内容,以及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品德能力可分为道德认识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生活与工作能力。影响品德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教育、经验、知识、技能、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等。  相似文献   
48.
古希腊哲学、先秦儒学与希伯来宗教都是古老的智慧思想体系,其智慧观分别揭示出了智慧的哲学含义、道德蕴涵和宗教意指,代表着智慧所具有的理智性、伦理性和超越性,也表现了理论与实践、伦理与精神、现世与超越之间的张力与和谐.三大智慧思想传统虽然在彰显智慧的知识、德性、精神三重品格上各有侧重,具有可比较性,但并非排他的关系,而是相互包含、相互交融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研究智慧必须兼顾其多样性而不混淆其不同层面的品格,并且认识到不同智慧传统之间不仅存在着张力和差异,还存在着和谐与一致.正是这种和谐与一致构成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情感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49.
俞吾金 《哲学研究》2012,(9):32-39,127
对中国哲学未来发展问题的探索,可以从以下两个不同的角度切入:一个角度是,从中国传统哲学已经拥有的思想资源出发,概括、总结出其基本特征,进行批评性的阐释,并对其中的某些合理的内容加以弘扬。毋庸置疑,这个角度为大多数研究者所采纳。另一个角度则是,从中国传统哲学所匮乏的某些理论要素出发,阐明其历史演化中的偏失及其原因,从而匡正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选择的是后一个角度,具体的切入点是认知理论中的知性思维。  相似文献   
50.
人性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体,它是德育建构的内在动因.理论上人性观为德育预设了理论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和方法论体系,形成了德育范式;历史中人性观的发展预制着德育形态的变迁.人性与德育的相关性在现代社会具体化为“主体”认知发展带来的三次德育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