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冀 《宗教学研究》2017,(1):111-119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第一部劝善书,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学界在其文本来源、成书时间等问题上尚存分歧。本文以《太上感应篇》文字为依据,探讨其与宋徽宗注《老子西升经》、《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赤松子中诫经》、《抱朴子内篇》等道经之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感应篇》文本的编纂以《赤松子中诫经》、《抱朴子内篇》等魏晋道书为底本,沿用了宋徽宗注《老子西升经》语句,摘用了《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的部分文字,抄袭了《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感应篇》编纂者应是收集、整理《万寿道藏》的道士或官员,该篇成于政和六年(1116)十月至政和八年(1118)十月之间。  相似文献   
42.
《中国天主教》2005,(1):16-16
11月13日是圣教会传统的圣达尼老瞻礼,也是南京教区常州总铎区戚墅堰达尼老堂庆祝恢复宗教活动复堂9周年纪念。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南京教区主教刘元仁不顾年高体弱,冒雨从江阴青阳赶到常州戚墅堰达尼老堂来主持了当天的弥撒庆典,同时视察了  相似文献   
43.
贺荟中  贺利中 《心理科学》2005,28(6):1427-1430
语篇阅读已成为心理语言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在将语篇阅读研究方法分为延时测量法和即时测量法(启动技术、眼动分析法、按健反应法、探测技术与出声思考法等)两类的基础上,对语篇阅读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44.
李诸洋  吕勇 《心理科学》2005,(6):1319-1324
采用双矩形范式变式考察在对客体无觉知的条件下的客体注意效应,共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考察对完整矩形客体无觉知的条件下能否出现客体注意效应,发现在完整矩形客体不可见的情况下依然出现了客体注意效应。实验二考察对虚拟矩形客体无觉知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出现客体注意效应,发现在虚拟矩形客体不可见的情况下也能够出现客体注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客体注意效应在无觉知条件下依然存在,为注意与觉知在功能上相互分离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5.
道德的中心问题是善。在儒家文化体系里,善、仁与圣都具有这一含义。善何以可能这一道德哲学的问题,在儒家思想体系里,也就演变为仁、圣何以可能的问题。仁的本义是爱亲人,因此,爱亲人的孝自然成为儒家思想的基础。而将仁爱上升为博爱众生,则为圣。因此.圣不仅是道德理想,同样也是政治理念。仁与圣的实现,在孔子那里,依靠忠恕,推己及人;在孟子那里,则为推恩。以自我的情感为基础发生的情感转移,休谟称之为同情。因此,聚合理念与生理因素的同情是孔、孟善何以可能的基础。同时,这也揭示了道德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46.
当代西方语篇阅读信息加工理论模型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英  莫雷  贾德梅 《心理科学》2004,27(6):1483-1486
在探讨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理论与模式.当代西方语篇阅读研究的建构一整合模型、建构主义模型和记忆基础模型沿着Kintsch提出的语篇表征三个层次理沦.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语篇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的看法,建构整合模型主要考察了语篇表征中课文基础表征建构的信息活动过程.建构主义模型和记忆基础模型主要探讨了语篇表征中情境模型的建构和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47.
左右半球在语篇理解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花  陈卓铭  莫雷  陈善诚 《心理学报》2004,36(5):540-544
通过2例一侧颞叶损伤患者研究了一侧颞叶损伤及两侧半球的协同作用对语篇理解的影响,并探讨了发生此种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一侧颞叶的损伤将导致患者语篇水平的理解障碍及语言推理能力的下降;提示语篇理解需双侧半球的协同作用,而推理能力下降可能是引发语篇理解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8.
弥撒圣祭     
天主教教理告诉我们,基督的圣体圣血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泉源与高峰,因为藉领受基督的体血,基督徒不但能与天主的生命相通、分享他的生命,而且还能与天主的全体子民共融合一。因此说,基督的体血是天主在基督内圣化信友的高峰,也是信友在圣神内敬拜基督,藉基督敬拜天父的高峰,同时,基督的体血也是教会赖以存在与合一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49.
井世洁  缪小春 《心理科学》2004,27(2):301-303
该研究使用移动视窗技术考察了初二和高一年级中的高低语言理解能力被试语篇阅读过程中将当前信息与背景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建构语篇连贯表征的连贯推理加工特点。结果表明:(1)不同语言理解能力个体对语篇中明确提及信息的记忆无差异,但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连贯推理上存在差异。(2)个体进行连贯推理的速度和准确度会随年龄增加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0.
吴飞 《周易研究》2024,(1):5-14
本为卜筮之书的《周易》,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形而上学的核心文本和源头?这首先是由中国哲学传统对命运的理解决定的。西方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无一例外以追求确定性为首要目的,在确定的命运面前并无禳解之法,因而占卜便越来越被边缘化。西塞罗《论占卜》非常明确地讲出了这一哲学理由。但在中国的巫史传统中,占卜追问的并非确定的命运,而是命运发展的大势,即“知几”,进而在大势面前做出相应的调整。《周易》卦爻辞的主要内容,是面对命运大势时的对策。儒家经典中指出,卜筮的主要功能是“稽疑”,在无疑的情况下不需要占卜,而在很多重要的仪礼中,占卜是为了表示严肃和庄重,即《荀子》所说的“以文之”。这种“文之”并非无关紧要的修饰,而是在变化不定的命运面前的一种把握德性的哲学态度。正是在变化不定的命运面前知几与稽疑的态度,使易学成为了中国形而上学最根本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