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关于帛书<要>篇"诗书礼乐不□百扁难以致之"一句中的"之"、补文、"扁"等问题,本文着眼于全局,通过数列式可能性分析的方法分别否定了以下几种情况:"之"字五道说、古法说:补文之不足/及/止百篇、不读百篇/遍等目前学界已经存在的五种说法,以及不足/止/及百通、不(言系)百篇等四种可能,进而肯定了"不 (籀)百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42.
人性的弱点     
一位科学家得知死神正在寻找他,便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了12个“自己”,想在死神面前以假乱真,保住性命。  相似文献   
343.
庄子立足于人的生存状态与"知"的关联,把"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并指出其限度。经验之"知"无法超越经验的限度而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助长了人与世界的分裂。名辨学派沉溺于"物"而不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而沦为概念游戏。儒家的仁义扭曲、背离人的天生自然的内在本性,造成道和人的本真存在的双重遮蔽。通过对以上三种非真的"知"的形态的消解和否定,庄子提示了人的本真存在意义上的"真知"。在道的不断敞开中,人不断成为"真人",知不断成为"真知"。人和万物实现了各自的自然而自由的本性,共同"游"于一个"至美至乐"的世界。  相似文献   
344.
冷英  何秀丽 《心理科学》2012,35(2):299-303
以汉语中的叠词为实验材料,对重复知盲产生机制的类型标记个体化理论和建构理论进行检验。采用RSVP研究范式,在两个实验中让178名被试口头报告列表中出现的所有汉字(全部报告)或列表中最后两个字(部分报告)。结果发现:(1)在呈现速率为128ms和198ms时,完全重复的汉字在全部报告和部分报告任务中均存在RB效应,但在部分报告任务下出现的RB相比全部报告任务的减少了,符合建构理论的假设。(2)在全部报告条件下,不仅重复刺激的正确报告率会降低,而且与重复刺激相关的非重复刺激的正确报告率也会降低。研究表明建构理论比类型标记个体化理论更能解释RB效应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345.
战国楚简"五行"是早期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观念,其中包含仁、义、礼、智、圣。但这五类并不在一个层次上,仁、义、礼大致在伦理的层次上,智、圣则在认识的层次上。这是两种不同的范畴。认知范畴的"智圣说"相当于西方哲学中"哲学"(philosophy)的本义,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相似文献   
346.
友交五品     
培根说:"没有友谊,这个世界不过是一片荒野。"曾国藩说:"一生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可见,交友是必须的。但交友更须谨慎,因为事关人生成败。朋友有多种,最可交之友,当是益友、诤友、素友、信友、死友。益友是上品,即对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发展有益处的朋友。《晏子春秋·杂篇》说:  相似文献   
347.
声明     
《伦理学研究》2021,(2):81-81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万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机构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稿件一经采用,所付稿酬中已经包含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348.
349.
王沐 《中国道教》1985,(16):23-47
卷中之一校者附言: 本书上卷律诗十二首,为丹功之总论,以七言之律句,概括内金丹之全程。虽限于诗的体裁及篇幅,奥义较深,但已将小成中成至大成功法,作了系统的启示,读者若加以细心钻研,自可撮其大要。中卷共收绝句六十四首,探讨作者之意,系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所以在每一首里都有作者意图的重点,所以言关窍,言运神,言物质基础,言药物根源,言火候,言阴阳配合等。  相似文献   
350.
在佛教传入以前,儒家道统观本以"治"或"外王"为主,但注重"内圣"的佛教传入后,在其挑战与影响之下,儒家道统观转向"教"或"内圣"层面。韩愈的道统观是这一转向开端的标志。对于韩愈的道统观,学界多讨论其一线单传之传道形式源自佛教禅宗还是天台宗。不过,佛教所促成的上述转向才是更为根本的影响。沿着"教"或"内圣"的向度,朱熹的道统观进一步深入,以"十六字心传"作为道统观的主要内容,并以"存天理,灭人欲"对其予以诠释,最终在佛教的挑战之下,基本上挺立起儒家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