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4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透视“女子十二乐坊”的走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十二乐坊"(以下均简称"乐坊")是目前国内知名度最高的一支流行民乐组合,从2003年走红至今,"乐坊"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并将中国流行民乐带到世界各地。目前,"乐坊"正在努力争取获得"格莱美"奖。她们之所以成功,正是顺应了当下大众审美需求,融合了前人成果并加入自身特色。可以说"乐坊"的走红是中国民乐流行化成功的阶段性成果,符合时代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62.
古语“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说法,的确能道出做人的一番道理。  相似文献   
263.
船山信一大概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日本哲学家吧。我觉得这是船山先生的荣誉。我在立命馆大学曾与船山先生共事过一段时间,先生一点也没有前辈教授的架子,他在学问上的谦虚态度,也体现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上。我非常崇敬先生的高尚品德,现在得以在贵刊发表拙稿,讨论先生的“人与思想”,我感到非常荣幸。  相似文献   
264.
金阁寺佛教简史肖雨金阁寺位于五台山锦绣峰西北的金阁岭畔,海拔2013米。它背靠青山绿树,门含万壑云雨,周围千花弥布,入寺顿然消愁,确是一座修禅入道的理想之地。大智大慧的文殊道场道义入化金阁寺金阁寺创建于何时?为什么要创建金阁寺呢?《广清凉传》卷中说:...  相似文献   
265.
日本人是很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历史上看,历来是见先进就学,能学就学。他们学佛教,因为距离天竺实在太远,古代虽然也有去的,回来的不多。主要还是通过中国学。看看遣唐的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圆珍《行历抄》,以及后来的《参天台五台山记》《入明记》等第一手资料,就会对此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产生深刻印象。他们学得兢兢业业,非常认真,回国以后照方抓药,绝不含糊。中国人学天竺,却是自有主张,不断地加深汉化成分。中国的佛教和佛学,也是随时代的发展而迅速发展。日本人这一批学去的,就和下一批学的不一样。他们是谨守师传的…  相似文献   
266.
在圣经中,属灵这个词主要是保罗在使用,其他门徒或圣经会用另外的词,如写作了《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路加,他用得比较多的是圣灵充满。戚庆才牧师1957年出版的著作《圣经精华——使徒行传》中,对此做了精炼的阐述。戚庆才牧师是山东省黄县人,1909年出生,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人之一,曾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主席,长期担任上海基督教怀恩堂牧师,还担任过浸信会神学院副院长,1990年归主。  相似文献   
267.
人生在世,务必真信点什么,信得义无反顾,哪怕是“轻信”。而那些不相信一切的人,思维固然“高明”,但一定活得很空虚、孤独,了无生趣。这种真信,应当发自内心,坚定不移;这种真信,好似黑暗中的蜡烛,无需太多,就能照亮生命的夜空,给人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268.
<正>孙中山在其论述中,常以 "知觉"的不同把人分为 "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和 "不知不觉"三种。这种观点长期以来被视为抹煞了人的阶级性和劳动人民的力量,是唯心主义英雄史观。今天,当我们从人的认识和历史实际出发重新审视这种观点,则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合理的成分。  相似文献   
269.
唐君毅认为《大学》“格物致知”义的演进,即是把科学之知与中国传统德性之知相融合的尝试.以道德理性为根本,融合朱熹与王阳明对《大学》的解释,重订《大学》文本次序,彰显“本末”、“终始”在《大学》中的意义,并用“俱时而呈现之同一关系”、“更迭而呈现之相斥关系”、“目的与手段之相从之关系”、“交互并在之关系”揭示出知识之知和德性之知的内在关系,构造出一个立体上升的结构关联体系,是唐君毅重释“格致”理念以融通科学的内在理路.他强调科学与人文在具体情境中发用,成为化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冲突的有益尝试,也是唐君毅在诠释中华文化传统时表现出的时代意识.  相似文献   
270.
本文从理论、实践以及趋向三个层面系统地阐述了弥勒信仰的人间性特征。在理论层面,动态地考察了弥勒信仰从弥勒净土本义到大肚弥勒的出现,最后发展到人间佛教的创建的演进过程,展示了弥勒信仰的人间性特征;在实践层面,详尽地论述了弥勒大佛的建造所揭示的人间性本质;在趋向层面,深入地探讨了弥勒信仰的未来的人间性实质和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