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濮荣健 《天风》2003,(3):21-21
使徒保罗说: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罗1:16);因为神不偏待人(罗2:11)。  相似文献   
152.
情绪的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人类注意资源有限,对相关刺激的加工经常以抑制对其它刺激的加工为代价。大量的研究表明,情绪的加工是注意加工过程的一个特例。通常认为情绪信息的加工是自动的,不需要注意资源的调节。但最近的研究结果倾向于支持对立的观点,即情绪信息的加工需要注意的控制。该文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证据,对情绪的自动加工的观点提出质疑。主要的证据来自对情绪的皮层和皮层下通路的研究以及对盲视病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3.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时勘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586-595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Model)的探索,建立新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作者及其领导的课题组自80年代以来,基于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在不同行业的胜任特征模型的建构、及其相关的领导行为研究方面的探索和发现。由于胜任特征模型也是人力资源开发和应用方面的热点问题,文章还介绍了胜任特征模型在国内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建设实践应用方面的进展。并对于未来开展本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4.
赵典来 《天风》1996,(1):5-7
读经:约翰福音第十七章 主耶稣在世时,祷告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他经常“退到旷野去祷告”,“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神”(路5:16,6:12)。约翰福音第十七章是记下来的主祷告中最长的一篇,读后使人感到主离别前的心情,那颗惦念门徒。  相似文献   
155.
百丈怀海禅师禅风的主要特点是在生活中、劳动中启发学人,充满了农禅生活的盎然情趣。他对于禅宗史上许多有争论的问题,则往往站在中道的立场,采取灵活的态度。如以"不拘文字"代替"不立文字",以"不昧因果"代替"不落因果",就是最典型的事例。他启迪学人开悟的手段,承马祖的峻烈作略,也采用"棒喝"方式,而最特别的是用"百丈下堂句",体现其别出心裁,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6.
陈龙 《孔子研究》2012,(4):60-68
慎言是湛若水《格物通》中的重要政治思想之一,集中体现了其在心学思想指导下对王言政令的哲学探讨。透过湛若水对历代德政片断式的阐释,梳理其对言与心、言与行、言与德等的论断,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湛若水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57.
本文通过解读《易传》,阐述了它的虚假错误观,揭示了蕴涵于其中的两种超越论。虚假产生于人的意志行为与"时"的背离,而错误则产生于"见仁见知"的主观标准的客观化。为了解决虚假与错误的存在所造成的困境,《易传》开显了两条道路。一是无我而任物,直观天地万物因果联系的必然性,提前避免虚假与错误的产生;一是自觉知识的有限性,超越现有的知识,克服已产生的虚假与错误。前者的问题是:人与本源性的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后者的问题是:人能否以自身的知识上合天道?这两条道路触及到了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基本课题:天道性命相贯通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158.
陈宁 《宗教学研究》2012,(3):220-224
国内基督徒皈信研究大体有两个取向:一是通过对小群体的调查来分析基督徒皈信的原因,二是从身份认同出发来理解基督徒皈信的过程与障碍。这两类研究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学术兴趣上,同时也蕴涵着对待基督教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要深入理解我国基督徒皈信问题,就要兼顾这两个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159.
本文主要针对简帛《五行》篇中的论述,探讨德的内外之分及内外的关联。《五行》开篇即区分了"德之行"与"行",以此强调了德的内在向度的重要性。该篇还同时指出,"德之行"呈现于内的正是以情感为代表的各种内心活动。而《五行》经、说有关慎独思想的讨论,进一步阐发了德的内在情感与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内心的情感因素被规定为外在行为所以然的依据。《五行》篇强调不能一味地追求德行或仪式的外在形式,同时也并没有排斥或贬低外在的形式,而只是强调不应过度关注外在仪节。  相似文献   
160.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道场的地位,在北朝末期一经确立,很快就得到了西藏认同与信仰,但西藏的五台山信仰具有三个特质,一是始终在密宗事部三怙主的系统内定位文殊菩萨,并由此决定了其在世界地理场域中定位五台山。二是元代之前,五台山对于西藏而言,因为难以企及,所以西藏以想象的、虚拟的方式,完成了与五台山的联结。三是通过文殊“化现”及与文殊“值遇”两种模式,增加藏传佛教僧人的神圣性。西藏五台山信仰内涵的奠定,都与《柱间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