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1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是一种与人的力量相异化的力量.首先,他们指出以往国家理论的虚幻性,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理想主义,并揭示了鲍威尔和施蒂纳国家自由主义的本质.其次,他们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指出它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是压抑个性发展的.第三,他们阐述了只有建立真实的共同体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把国家问题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联系起来,其国家观的实质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观,有助于我们超越经济发展主义,增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2.
本刊稿约     
<正>一、《孔子研究》是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园地公开,凡有关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研究之作及学术动态和书评,均所欢迎。二、来稿请附作者简介(真实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称职务、研究方向)、联系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相似文献   
123.
问题1:除了倾诉自己的感觉之外,我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平复心情?  相似文献   
124.
世上种种纷争,或是为了财富,或是为了教义,不外乎利益之争和观念之争。我们身在其中时,不免很看重。但是,不妨用鲁滨逊的眼光来看一看它们,就会发现,我们真正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真正值得我们坚持的精神原则都是十分有限的,在单纯的生活中包含着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5.
背景线索效应揭示了个体在视觉搜索过程中对刺激之间具有的稳定空间关系(刺激间不变的相对空间位置)的学习能够提高搜索效率。本文基于经典背景线索效应在内隐习得空间布局的机制下结合真实场景视觉搜索的相关理论,对真实场景背景线索效应的实验范式、学习性质与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将真实场景视觉搜索中影响背景线索效应的视觉信息分为低水平物理特征及高水平语义信息两个维度进行论述。虽然当前研究涉及真实场景背景线索效应在不同场景维度信息的加工机制,但对于发挥作用的场景信息类别以及作用阶段还较少涉及,未来研究仍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6.
本刊稿约     
<正>一、《孔子研究》是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园地公开,凡有关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研究之作及学术动态和书评,均所欢迎。二、本刊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来稿请用另页纸附作者简介(真实姓名、出生年、  相似文献   
127.
本文立足于黑格尔《逻辑学》的“现实”概念和哲学史的基本问题,反对将其“两个凡是”命题中的“现实的”改译为“真实的”,原因有二:首先,“现实”概念内涵丰富,在黑格尔体系中是指真理将要从可能性和偶然性中实现出来的一种动态过程,具有时间性和历史性;其次,从哲学史的角度追溯,“现实”概念源自于亚里士多德关于潜能与现实的学说,黑格尔试图调和现实与理想(理念)的关系问题.“真实的”译法根本无法准确表达黑格尔哲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8.
可以说,自有哲学以来,凡是讨论到人,讨论到人的本性的学说,无不首先必须说明他们所说的人,到底是现实物质的人,还是以某种以纯粹精神为其本性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解答,构成了哲学史上论争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简单梳理历史上基于人性问题而展开的若干争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西方主导思维方法即其哲学方法论在深层次上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29.
对于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而言,针对特定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发掘题材内涵,再现历史真实,是美术创作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国家重大历史题材油画《焦裕禄》的创作过程,从文字资料的研究,到可视素材的搜集,再到情感氛围的体验,深入分析了艺术家是如何把握当代社会对特定历史人物的感受,如何调动绘画元素反映历史真实,以及如何找到契合主题的形式语言,从而在历史人物题材的作品中,创造出超越具体形象和画面情境的艺术境界的。  相似文献   
130.
张效法 《天风》1996,(11):42-43
初春三月的第一天,太阳眯着眼睛柔柔地瞅着大地,我即将结束假期回神学院学习,为了向方牧师告别,我叩开了方牧师的家门。她可能是刚结束早上的灵修,因桌子上还放着圣经和灵修的笔记本。她一看是我,用诧异的口吻问我说:“效法,还没上学?”当我讲明来意后,她慈祥的脸上显出喜乐的神情,笑呵呵地问起我的情况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