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金山寺有一匾,篆刻着四个字,“生欢喜心”,倒过来读是“心喜欢生”,很有意境。“心喜欢生”,你的心喜悦了,欢乐就生出来了。内心真实的喜悦才是对爱的尊重。只有心存欢喜,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命才会开始快乐的旅程。  相似文献   
32.
摘要:本文将干扰任务对记忆的影响同测谎结合起来,试图运用这一方法来对求职者的真实学历和虚假学历进行区分。实验采用模拟面试的方式,对被试在有或无干扰任务条件下进行两次提问,结果发现,四种任务条件对被试真实经历和虚假经历都具有区分度,其中双双条件的区分度是最高的。并且,被试在双双任务条件下虚假经历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三种任务条件。  相似文献   
33.
基于真实急病情境,采用道德强度、道德认同、共情和慈善捐助问卷对4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共情影响大学生慈善捐助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1)女生在真实急病情境下比男生更容易对主人公的不幸事件产生共情反应;大学生真实急病情境下的共情反应随年级关系的疏远而逐渐降低;(2)共情在道德强度与慈善捐助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即道德强度通过共情对慈善捐助产生间接影响;(3)道德认同对共情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具体而言,相对于低道德认同的个体,高道德认同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慈善捐助,并且共情对道德强度和慈善捐助的中介效应也显著增强。研究结论对于理解慈善捐助的内在机制具有理论价值,对于慈善捐助的教育和干预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4.
本刊稿约     
<正>一、《孔子研究》是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园地公开,凡有关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研究之作及学术动态和书评,均所欢迎。二、来稿请附作者简介(真实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称职务、研究方  相似文献   
35.
<正>关于内丹术,道教研究界存在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即认为唐宋内丹道的兴起源于外丹烧炼服食一再失败,终于难以维系,不得已转向内化,更有学者明确指斥内丹术不过是一种"匿名的拼接"。①显然,这是从无神论的视角出发基于理性对道教修炼史做出的推断。可是,合逻辑的是否就是真实的、正确的?或者,有没有可能竟存在着两种真实,一种是"科学的真实",另一种却是"信仰的真实"、"体验的真实"?不管学术权威们怎么说,在内丹实修者那里,内丹术却呈现出一种全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6.
摘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字词辨别反应时任务的方法,考察了大学生对个体姓名信息反应时与文化倾向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陈式《垂直、水平个人-集体主义问卷》的集体主义维度上具有较低的区分效度,有待改善;(2)在视觉通路中,个体对自我的姓名、姓、名的加工时均具有一定的优先性,并发现个体对自我姓名的知觉模式为整体知觉;(3)姓名信息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与文化倾向问卷中所测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相关,支持并验证了文化倾向问卷的内容效度;同时研究发现姓、名作为自我结构的标识物比姓名更佳。  相似文献   
37.
孟振华 《学海》2008,6(3):37-44
参巴拉和多比雅是<圣经>后期的历史书卷<尼希米记>描写的两个"外邦人",对他们的描述反映出掌握话语权的社团领袖对外邦问题的看法.本文结合文学批评和历史批评的方法,解读他们的真实身份以及与尼希米等人的矛盾冲突,了解后者为何把他们描写为"外邦人",加以排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犹太教成型时期关于身份问题的争执及其前因后果,乃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小学数学真实性问题解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常规课堂上对来自北京市两所小学148位10-12岁的小学生进行真实性问题的测验,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中对真实数学问题作出真实性解答的人数比例约为四分之一,高于国外同类研究中比例.2)作出常规解答的人数比例约为一半,显著高于作出真实解答的人数比例.3)六年级被试作出真实解答的人数比例普遍高于四年级,但是在某些问题上,六年级被试中作出常规解答的人数比例反而高于四年级.4)被试对不同真实问题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真实问题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39.
多种记忆分类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朱磊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3,26(4):694-697
1 引言 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便开始用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解释记忆现象,把记忆看成是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从那以后,对记忆的分类也更多地基于记忆中的信息及其编码、储存、提取的不同。根据记忆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感觉记忆,根据记忆信息是语义还是情景的将记忆分为语义和情景记忆,根据根据记忆  相似文献   
40.
僧肇佛学主观上承绪罗什般若学的思辨传统,以学术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展开对世界“真实”的追索以及人生“意义”的探求。在对中观“三论”的阐释中,僧肇力图以求真求实的精神,反映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的本来面貌。但是,由于受特定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他并没有坚持罗什之学的批判原则,逐步放弃龙树中观系统的“破斥”精神,转而对《维摩诘经》“不二法门”盎然兴趣。在“不二”思维原则的指导下,僧肇佛学体系内部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因素,致使他所阐述的般若学精神难以纯粹。因般若之性空思想难以落实,故僧肇提倡以涅榘至极之果为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为《肇论》的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