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通过探测词再认范式的变式,考察了个体的自发特质推理与自发情境推理。实验1发现,当给个体呈现既隐含特质又隐含情境的行为句子时,个体既进行自发特质推理又进行自发情境推理。实验2表明,内、外归因的个体均能够进行自发特质推理和自发情境推理,但内归因个体的自发特质推理与自发情境推理无显著差异,而外归因个体的自发情境推理强于自发特质推理。  相似文献   
162.
归因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现象,本研究基于AMP范式,利用情绪启动刺激,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阈上和阈下情绪启动特点.实验结果显示:(1)AMP范式下,存在阈上、阈下情绪启动效应;(2)AMP阈上启动时,汉语词、普通图片、面孔图片均有显著的情绪启动效应,即启动物的情绪色彩对中性目标物的评价有显著影响,被试有将中性模糊刺激赋予和启动物相同的情绪效价色彩的倾向;(3)阈上100ms、1500ms、5000ms三种SOA水平上,启动物效价作用均显著,说明AMP范式下,启动物效价作用能持续至少5s;(4)AMP阈下启动时,效价的简单效应仅在SOA为60ms时显著,即说明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在较短的SOA内易出现,随着SOA的延长情绪启动效应衰退.  相似文献   
163.
加工流畅性在近二十年来引发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人们深入了解认知-情绪的相互作用机制很有价值,与决策、直觉、审美等领域的研究也有密切的关系。流畅性-归因模型和流畅性-情绪联结模型是解释加工流畅性效应的两个竞争模型,笔者分析与评价了这两个模型的观点与证据,提出了建立双系统模型的初步设想,并对未来如何根据双系统模型的观点进一步开展加工流畅性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4.
采用实验情景模拟的方法,通过2X5的被试间设计,以712名被试作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在不同原因和不同商品涨价情景下消费者的价格公平感和购买意愿。在不提供涨价原因的情景下,被试的反应比较温和。根据归因理论,从控制点和可控性的维度区分了四种研究情景。结果发现,控制点和可控性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控制点和商品种类的交互作用显著,消费者的消极情绪和对组织的评价在公平感与购买意愿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5.
小学儿童对他人道德行为归因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长江  王宪清 《心理科学》1993,16(4):205-210
本文以归因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研究小学儿童对他人道德行为的归因问题。在研究中,设置家庭、学校、社会等三种道德情境,让儿童对各种情境中他人的道德与不道德行为进行归因。采用“主成份分析”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对归因结果加以统计处理,从而揭示出小学儿童对他人道德行为的归因的主因素构成及其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66.
4-10岁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正云  李伯黍 《心理科学》1993,16(5):274-278
应用道德情绪归因和情绪/道德判断两项作业,研究120名4、6、8、10岁儿童道德情绪归因能力的发展,结果发现,大多效4—6岁儿童对犯过者的成功行为体验积极的情绪,而大多数8—10岁儿童则体验消极的情绪。因而可观察到,我国儿童的道德情绪归因从结果定向向道德定向发展的一般模式,发展的转折年龄大致在6岁左右.  相似文献   
167.
刘永芳 《心理科学》1998,21(4):365-366
1引言归因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现象,然而归因的认知过程问题远未受到应有的注意。近期的研究表明,归因是知觉者从多种候选因素中选择原因的复杂的决策过程。选择哪些因素作为待解释的目标事件的原因,和知觉者提取出来与其比较的背景事件有关。按照这种观点。原因选择是一个在目标和背景事件的特征之间进行比收和匹配的信息加工过程。面对一种待解释的目标事件。知觉者首先会提取出一种与之比较的相反的背景事件,然后对这两种事件的特征进行心理扫描和特征匹配。二者之间能够很好地匹配起来的特征不会被作为目标事件的原因,因为它们不…  相似文献   
168.
中小学生交往成败归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仁生 《心理科学》1998,21(5):467-469
1问题提出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对中小学生的交往归因进行系统研究的资料。但是,在相关的领域,研究者做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Passer等人对婚姻冲突所觉察到的原因进行两维划分,提出了原因源和有意性两个维度.Michela等人对孤独的13项原因进行评定,认为原因可以分为原因源和稳定性两个维度。Folkes在一项模拟的研究中,要求参加者想象他们曾经拒绝过一次约会的邀请,要求被试回答拒绝的原因。结果显示,受拒绝的原因与他人的感情受到伤害的程度有关。Weiner以Folkes的方法为指导,对小学儿童进行研…  相似文献   
169.
学习不良初中生的成败归因与学习动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了193名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对学习不良和非学习不良学生的成败归因特点进行了对比,并考察了成败归因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关系。结果发现,学习不良学生和非学习不良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有明显不同,与非学习不良学生相比,学习不良学生较少把学习成败解释为内部原因,而更多解释为有势力他人的控制。学习不良学生在成败归因上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另一方面,本研究显示,把学习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内部因素的学生才更有可能具有深层型学习动机,采取深层型学习策略;而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不可知因素的学生,不大可能采取成就型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70.
小学生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及再归因训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胡胜利 《心理学报》1996,29(3):268-276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小学生对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特点;并运用韦纳的归因训练模式与策略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课堂的成就情境对小学生进行再归因训练。结果表明:小学生把课堂成就归因于努力、策略、能力、基础、兴趣、目的、难度。教法、心境和家境等10个主要因素,这些因素除家境外,均在不同课堂的成就情境中存在显著的差异;韦纳的归因训练模式与策略指导相结合的再归因训练能有效地改变小学生对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倾向,增强其学习动机水平,提高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