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82篇
  359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791.
党的二十大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大会。宗教学研究要深入贯彻和不断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研究,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坚持守正创新,加强新时代十年党的宗教工作成就和经验研究,从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宗教问题的研究,从宗教问题的处理实践中不断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坚持胸怀天下,加强面向现代化的宗教学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宗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92.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它以实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为根本要求,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者和践行者。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中国共产党则是领导我国人的现代化事业的核心力量。马克思主义人学所主张的为人类求解放,百年党史中贯穿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遵循“一元多线”发展观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新时代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793.
王善波 《学海》2023,(2):192-197
信任的本性是伦理学与认识论的共同论题之一。信任是一种由信任者、被信任者及其行动构成的三元关系:某人A信任另一个人B从事行动Ф。而对这种信任关系本质的理解分为三种:信任是信念;信任是情感态度;信任是认识态度。第一种信念信任构成传统信任本性理论的主题,并把信任与依赖等同起来。第二种情感信任通过批评信念信任观得以形成,而第三种认知信任既是对情感信任的延承和反对,又是对信念信任观的某种程度的回归。后两种信任的共同性在于把真正的信任与纯粹的依赖区分开来。对信任本性的不同理解对应着不同的说明:信念信任通过证据主义、信任与依赖的等同加以说明;情感信任主要来自乐观主义的善意或承诺的说明;而认知信任则诉诸知识论的论证。这些不同说明可分别归属于内在主义的与合理性的理由。  相似文献   
794.
本研究根据不同属性细化资源价值,创新定义资源客观价值,探究4~9岁儿童基于数量、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的公平规范执行行为发展特点。结果发现:儿童公平规范执行行为会因资源分配情境和不公平提议存在发展差异。具体表现为:(1)儿童数量公平规范执行行为出现早于价值公平规范执行行为;(2)在基于主观价值的资源分配情境中,儿童更难以表现出公平规范执行行为;(3)儿童对绝对不公平提议更容易表现出公平规范执行行为。这些发现不但具体阐述儿童公平规范执行行为发展特点,而且为保障个体之间合作活动的持续性以及进行公平规范教育提供了既全面又具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95.
齐鹏飞  肖丹 《学海》2023,(1):13-26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放眼“两个大局”、立足“两个全面”,秉持“六个坚持”基本原则,所明确提出的推进新时代“一国两制”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时代“一国两制”港澳实践行稳致远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和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涉港澳工作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十年尤其是过去五年港澳工作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及“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探索和创新所积淀和呈现的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梳理和阐释,对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新阶段的香港工作,对进入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方面稳中求进、力求突破新阶段的澳门工作,对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港澳地位、优势和特点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论述,标志着党对“一国两制”港澳实践以及港澳治理规律认识的新高度新境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成果,为做好新时代港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96.
姚洋 《孔子研究》2023,(2):5-11+156
历史上对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主流解释是孔子具有均贫富思想,而当代论者倾向于认为孔子所指的“不均”是制度层面的“不均”,而不是财富方面的“不均”。本文从《论语》文本出发,发现孔子的宏观社会理想是“均无贫”——较为均等的财富分配是消除贫困的途径。这与当前的共同富裕主题是一致的。但在微观层面,孔子坚持财富分配的比例原则,因而与他的宏观理想产生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从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理想出发,投资民众以使每个人具备大体相当的收入能力,然后让民众遵照比例原则在市场中获得收入。如此实现的共同富裕才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797.
艾伦·伍德在“马克思与正义”问题上所持有的否定性立场,是当今学界尝试建构马克思规范性政治哲学必然要面对的一个挑战。这种阐释的论证逻辑是:以对道德的特定解读为中间环节,从人的本质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矛盾这一前提推出作为描述性和依附性的法权正义之结论。在这种论证中,作为描述性的正义与还原性的道德观,在作为经验假设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得到定位,并共同指向对规范性道德及正义的否定。这种论证逻辑得以成立的原因在于伍德遵循“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马克思”的思想谱系,并秉持一种理性的、社会性的人性概念为社会历史以及价值提供解释基础的主张。如果将这种论证逻辑以倒推的方式呈现出来,人们会更加清楚地看到伍德的观点及其意图。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反思伍德的结论,更在于反思伍德否定性阐释的论证逻辑之有效性。  相似文献   
798.
在弗洛连斯基的美学思想中,真善美—这三个形而上学原则,不是三个不同原则或存在的三个方面,而是同一个原则。因为这只不过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来看的同一种精神生活。艺术活动不是心理性的,而是实体性的;艺术的宗旨是“启示原型”、表现新的、先前未知的实在。艺术家不是构造形象,而是借助于颜料来“清洗”“精神实在的记录”。因此,艺术的方法应该是象征主义的,而不是自然写实主义的。自然主义的透视法则是建立在欧几里得空间、静止不动和机械观察基础上的。但世界的空间不限于欧几里得空间,对世界的直观不等于世界的真实图景,透视论者缺乏精神的积极性。因此,透视法则不适合于对有深度的、间断性的、多关联的、非均质的、等级性的现实进行象征性的描绘。不服从于透视法则的东正教圣像画法(反透视)具有自己的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799.
陈永涛 《天风》2021,(6):22-22
耶稣基督作为成为肉身的上帝之道,不仅指向宇宙的理则,彰显了统管宇宙万有的原则,而且也启示了人类生存的理想型范,指向人正确的生活方式,显明人应该怎样为人的实践。他显示出软弱中的刚强,无望中的盼望。作为宇宙的原则,道具有这样的特征:通过软弱表现力量,经由屈辱获得荣耀,不使用暴力而能使人信服。  相似文献   
800.
王兵 《中国宗教》2021,(3):76-77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这一概念,强调新形势下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分析我国宗教工作形势,研究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高宗教工作水平。此后,社会各界在深入学习这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有分量的成果。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毛胜所著、研究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文献研究》一书便是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