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63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从初一到高三,自我同一性状态呈现出前进的发展趋势,与初中生相比,高二和高三学生更多地处于获得状态、更少处于早闭和扩散状态;除高一男生比女生更多处于获得状态外,其他年级同一性状态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溺爱型、权威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在获得状态上得分均较高,权威型还具有最高的早闭状态得分,专制型教养方式最不利于同一性状态发展,有最高的扩散状态得分和最低的获得状态分数;亲子沟通可正向预测获得和早闭状态,负向预测同一性扩散状态。  相似文献   
92.
李小荣 《法音》2002,(1):32-40
佛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支,是随佛教东传而产生的,是中印文化交流的结晶。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近二十年来,引起了音乐史界的高度重视,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如田青犤1犦、王小盾犤2犦、胡耀犤3犦等,便是其中的代表。不过,与密教史的研究相对薄弱一样,涉足密教音乐,尤其是汉传密教音乐的人,据笔者浅陋所见,则几乎没有。兹据阅藏所得文献,对《陀罗尼集经》的清乐问题略作考辨,谨盼引起学界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一阿地瞿多(Atikuta)译《陀罗尼集经》卷十二中两次提到了在密教供养法事中用了清乐。其一云:次清乐两…  相似文献   
93.
儿童对待欺负问题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欺负(bullyin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它与一般的攻击性行为的区别在于行为双方力量的非均衡性.即欺负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力量相对弱小或处于劣势的一方进行的攻击。欺负通常还具有重复发生的特点.欺负者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重复对某个或某些个体实施欺负。欺负对行为双方.尤其是受欺负者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有着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学校欺负在各种文化中都具有很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4.
相对之原理见于大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宇宙相对之二大动能也。此两种相对不同之势用,互为消长、依存,推动宇宙、人生,乃有今日之大千世界。凡事物皆有正反两面,故有利则有害,有是则有非;利害同一体也,是非同一体也。于生死、寿夭、成败、得失莫不皆然,宇宙万有无不在相对原理之中,人则茫然而不知,此易学之妙用也。本文特举相对概念之大者:一曰善恶,二曰是非,三曰祸福,四曰生死,五曰寿夭,六曰得失,七曰贵贱,八曰黑白,九曰荣辱,十曰利害,十一曰忧乐,十二曰正反。此十二曰,争议之大者,而论其所以自处之道,欲人不堕入相对之迷雾中而无以自拔也。综上十二项皆物论争议之大者,执相对之两端而纷纷不息,则世界永无宁日,不如泯绝相对之概念以归于中和。孔子所谓“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不仅人类和平共存,则天人亦和谐无间矣。  相似文献   
95.
翻译与修订个体相对剥夺感问卷(Personal Relative Deprivation Scale,PRDS),并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了信效度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原问卷中两个反向计分的项目在主因子载荷很低,删除这两个项目后的PRDS-3各项目鉴别力良好; 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均显示PRDS-3符合单维度结构; PRDS-3重测信度为0.89,在不同样本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0.81; PRDS-3得分与相对剥夺感、经济相对剥夺感、焦虑、压力、抑郁、攻击性等效标具有中高程度的相关关系(r>0.4,p<0.01)。PRDS-3得分与社会比较倾向的能力维度显著相关(r=0.46,p<0.01),且能部分地中介能力社会比较倾向对物质主义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综上,可以认为,中文版PRDS-3信效度指标良好,符合测量学要求,可作为相对剥夺感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96.
第七个论题:真主不在特定的方向中我们说:世界的创造者不在六个方向的任何一个特定的方向中。凡是知道"方向"()和"特有"()(1)两个词语含义的人,无疑会肯定,方向对于实体和偶性以外的他者是不可能的。因为,方位()是一种被理解的观念,实体特有它。但是,方位只有与另一个占位的事物发生相对关系时,(2)才能形成方向。  相似文献   
97.
孙灯勇  郭永玉 《心理科学》2016,39(3):714-719
相对剥夺感是指与某一标准相比较,个体觉得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状况更加糟糕,并产生生气或怨恨的情感反应。相对剥夺感包括个人相对剥夺感和群体相对剥夺感。研究表明,家庭收入、主观社会阶层、内群体认同,以及社会变化的速度和方向等对个人或群体相对剥夺感产生显著影响。相对剥夺感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行为,以及群体的态度与行为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有关相对剥夺感与公正理论的异同、相对剥夺感的测量、参照对象与比较方式,以及相对剥夺感影响心理与行为的机制等方面还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8.
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道德推脱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以57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相对剥夺感、道德推脱、道德认同和网络欺凌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年龄、主观阶层等级后,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欺凌;(2)相对剥夺感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欺凌;(3)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受到道德认同的调节,即相较于高道德认同,低道德认同水平的大学生的道德推脱对网络欺凌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干预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
不同教师群体激励因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鹰  李晓文 《心理科学》2007,30(1):209-211,191
本研究选择云南曲靖和浙江宁波的两所师范学校作为研究对象,以教育人种学研究方法为基本方法,通过现象分析、个案访谈、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等途径,对不同地区教师群体的工作积极性状态及其原因进行了实证性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竞争压力和相对报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决定不同教师群体工作积极性大小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竞争因素的激励功能相对较强。竞争压力大小与相对报酬高低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着群体激励力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0.
通常认为,乳腺X线检查能够早期发现乳腺癌,并因此挽救患者的生命。美国科学家近期发表的文章显示,这一观点可能并不准确。通过对年龄在40岁至65岁的妇女进行研究发现,假设接受乳腺X线检查可以将因乳腺癌死亡的相对风险减低20%,则若对1000名妇女从50岁开始进行重复筛查15年,只有1.8人的生命能够因此被挽救,也就是说为救1个人,需要对570人进行重复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