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49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采用青少年时间态度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学业拖延问卷,对 73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究时间态度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揭示成就动机在时间态度与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过去消极、现在消极和未来消极与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过去积极、现在积极和未来积极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2)过去消极、现在消极和未来消极与成就动机呈显著负相关,过去积极、现在积极和未来积极与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3)成就动机在现在消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未来积极、未来消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2.
王润洲  毕鸿燕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2):2764-2776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本质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大量研究发现, 阅读障碍者具有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然而, 这些研究仅考察了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整合加工的整体表现, 也就是平均水平的表现, 却对整合加工的变化过程缺乏探讨。视听时间再校准反映了视听时间整合的动态加工过程, 对内部时间表征与感觉输入之间差异的再校准困难则会导致多感觉整合受损, 而阅读障碍者的再校准相关能力存在缺陷。因此, 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受损可能是发展性阅读障碍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的根本原因。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考察发展性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的具体表现, 以及这些表现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73.
词频效应指语言产生中人们对高频词汇的加工比低频词汇更快更准确的一种现象, 它可能发生在语言产生中的不同阶段。对青年人和老年人词频效应的不同特点和加工机制进行比较, 可以考察语言产生的认知老化机制。通过语言产生理论可对词频效应的老化进行预测, 提出词频效应在个体发展和老化阶段的相对稳定性, 分析老化导致词频效应相关的神经基础和加工时间进程的改变。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分离词频效应与习得年龄效应对语言产生老化的影响, 并扩展至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中。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旨在归纳中文里可以用于测量解释偏差的多义词,并使用多义词造句任务,在广泛性焦虑症状人群中评估其测量有效性。经过对多义词负性与非负性含义常用程度的评分以及多义词造句任务项目区分度、信度、效度和目的隐蔽性的检验,筛选出两含义常用程度大致相同且对焦虑较为敏感的34个题目构成多义词造句任务,该任务信度良好,可以有效测得高低广泛性焦虑和状态焦虑人群中解释偏差的显著差异,且与同类的乱句重排任务相比,能猜出与猜对实验目的的被试显著更少。因此,中文多义词造句任务信效度良好,具有便捷、隐蔽的优势,可以用于解释偏差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5.
研究以分子结构式为材料,让被试在单任务或双任务条件下以集中呈现和交错呈现的方式进行学习,并通过操作广度、旋转广度和对称广度任务测量工作记忆容量(working memory capacity, WMC),探究在基于规则类别学习中交错呈现优势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交错呈现优势仅体现在文科生中;而对于理科生,集中呈现效果较佳。另外,任务数量和WMC均不影响交错呈现优势,表明交错呈现优势稳定存在于单任务和双任务条件中,且不同WMC的个体均能从交错学习获益。  相似文献   
76.
为探讨挫折情境下自我肯定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创设挫折和非挫折情境,采用价值观自我肯定干预,通过Stroop范式和2-back范式分别测量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的刷新能力。结果发现,挫折情境下的Stroop任务和2-back任务反应时均高于非挫折情境;挫折情境下自我肯定组在Stroop任务和2-back任务上的反应时均显著低于非自我肯定组,而非挫折情境下两组的反应时没有显著性差异;Stroop效应量在情境与肯定条件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挫折降低了执行功能的任务表现,自我肯定干预能够改善挫折情境下执行功能相关的任务成绩,促进了个体对工作记忆任务的刷新能力和Stroop任务的认知表现,但对抑制控制能力的改善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7.
认知隐喻理论与大乘佛法是不同的学科,但是,两者有诸多共同关注的领域,所以在三个方面具有互证的可能:一、当我们撇开空间概念来思维和理解时间时,即时间不再流逝,物体不在时间中运动和变化,人可以长生不老,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正是大乘佛教法界时空的真实写照;二、思维实验的本质是抛弃有关空间的概念体系和语用传统,大乘佛法认为语言和文字是魔业,甚至佛言祖语也是魔业,所以应该被抛弃;三、人的认知过程基于身体特征,凡夫成佛的障碍是"我执",即执着于自己的身体,破除了我执,凡夫就成佛了。科学与佛法并不是互斥的,至少相对论的三个佯谬在一定程度上为大乘佛法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78.
根据血压昼夜节律,观察给药时间对血压晨峰的影响。2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24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超杓型(n=49)、杓型(n=127)和非杓型(n=80)3组;各组再分为清晨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用药6周,比较用药前后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晨峰的变化,发现在改变血压昼夜节律及降低血压晨峰方面,超杓型组清晨服药优于晚上服药,非杓型组晚上服药优于清晨服药;杓型组清晨服药与晚上服药均能降低晨峰值,提示根据个体血压昼夜节律选择服药时间能更好地控制血压晨峰。  相似文献   
79.
<正>谢金良博士《审美与时间——先秦道家典籍研究》一书,以先秦道家有关典籍为文本,从而研治"审美与时间"这一重要而具挑战意味的学术难题,显示了其不一般的学术视野、理论勇气与钻研精神。笔者认为,倘欲解读"审美与时间"之关系究竟如何可能,首须证明"道即时间"这一命题是否成立。《老子》有关"天乃道,道乃久(久指时间)"与《庄子》"道无终始"、"与物无终无始"及《审美与时间》有关"时间无所不‘到’(道)"等言说,可证"道即时间"论能够成立。从海德格尔生存存在论说"道即时间",无异于指"存在即时间"。此指"时间到‘时’",即"有待去‘是’"之"当下"、"瞬时",即"现象"。时间审美具"广义"、  相似文献   
80.
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做出与趋近或者回避有关的决策并且执行相应的反应。我们会凑近鲜花享受它的芬芳,却小心翼翼地躲开正在布网的蜘蛛。在实验室情景下以往绝大部分研究证实了趋利避害的相容效应即正性情绪引起趋近反应,负性情绪引起回避反应,这似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研究者对趋避的操作性定义不尽相同,没有一个权威的操作定义,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趋避方式,这也导致实验结果无法对比分析,但大多数研究都是运用推拉杠杆作为趋避的操作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