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刘祖云  黄博 《学海》2011,(5):142-148
近些年来,官员"雷人语录"频现于大众传媒,强烈刺激着人们的神经。"雷人语录"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内容发人深思。"雷人语录"在特定情境下所表达出来的问题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共性。一是,它呈现出官员"权力傲慢"与"大众传媒监督"之间的激烈碰撞;二是,它表现了"官方立场及其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尖锐对抗;三是,它传递了"权力腐败"与"权力潜规则"之间复杂的勾连。  相似文献   
992.
<侵权责任法>首次以立法形式规定了患者隐私权的具体人格权性质,全面地概括了侵权主体,并明确了侵权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同时<侵权责任法>对患者隐私权的规定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未把探知患者隐私的行为规定为侵权.应当通过司法解释等方法对其进行补充完善,以更好地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93.
刘凤英  袁加锦  李红 《心理科学》2011,34(6):1289-1294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了自我名字加工的神经机制。实验中向被试随机呈现大圆、小圆及名字,被试的任务是辨别大圆和小圆,名字是任务无关刺激。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自己的名字引发的P2及P3波幅都显著高于名人的名字及陌生人的名字。 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本研究发现了P2波幅上的“自我名字效应”,即,人名相关的自我加工不仅表现在晚期成分P3上,同时还表现在早期成分P2上。所以,人名相关的自我加工过程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加工阶段,前一个阶段可能是自动化加工,不需要意识参与,后一个阶段是意识加工。  相似文献   
994.
责任概念本身具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随着西方现代性的发展,西方责任伦理思想产生了"习俗伦理责任"、"类理性责任"与"道德责任"三种责任形态的变迁.在传统社会里,人的责任是个人对自己所在社会结构的习俗伦理责任.现代社会里的责任为个人基于主体外在自由的类理性责任.后现代社会里的责任为个人基于主体意志(内在)自由的道德责任.后现代社会的个体化使得责任解除了外在结构的要求,走向了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995.
自主原则的提出可以说是临床生命伦理学中最具重大意义的突破.从理论层面上来说,临床生命伦理学中的"自主"既然不同于康德的自主,也不必然是"个人原子主义"的体现.从实践层面上来看,由于医疗服务特殊,病人在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及医学知识上与医生存在差别,医生不仅应该在消极的意义上,也应该在积极意义上尊重病人的自主,因此通过有限的干预使病人获得较高程度的自我决定能力是可以得到辩护的.  相似文献   
996.
<正>在《希望的原理》(1959年)、《阿维森纳与亚里士多德左翼》(1963年)、《图宾根哲学导论》(1970年)、《唯物主义问题》(1972年)、《世界的实验》(1975年)等一系列著作中,布洛赫(E.Bloch,1885—1977年)遵循马克思"感性的自然"概念(马克思,第89页)和恩格斯"世界是过程的集  相似文献   
997.
黄侃 《哲学动态》2012,(7):98-104
认知主义(cognitivisim)曾一度成为20世纪50年代起统治着心理学、语言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核心范式。70年代后期,认知科学的兴起、发展和演变,尤其是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在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促使研究者开始反思认知主义范式是否需要被取代。在所有替代性方案中,具身认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反思平衡的方法探究后表明,利益作为功利价值是价值的一种类型,利益冲突是价值冲突的一种形式.“价值冲突根源于利益冲突”的观点错误地把价值与利益割裂开来,把利益看作物质性的客观存在,混淆了利益和价值的现实存在和观念存在,在冲突问题上把价值还原为利益.这种观点在实践上会否定通过价值共识的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的可能性,助长一切冲突都通过实力解决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999.
2002年,时任成都晚报社副刊编辑的史幼波在《成都晚报》开设了一个新的专栏,自己化名写作,陆续刊登出一批关于素食的文章。后来,这一系列文字集结成册,取名《素食主义》,于2004年出版,成为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本系统阐述素食主义的书籍。  相似文献   
1000.
胡凤培  王倩  徐莲  葛列众 《心理科学》2012,35(2):276-281
认知控制是维持和调整多任务目标导向的加工策略,而基于多任务冲突的认知控制是一般领域上还是特定领域上,即一种冲突是否会影响另一种冲突的解决,已有研究并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考察了同一任务中不同类型冲突(Stroop、Simon和Flanker冲突)驱动认知控制调节的脑机制。数据显示:各冲突都出现了一致性效应和冲突适应性效应;实验中每种冲突的上一个trial只与该类冲突的当前trial的交互效应显著,而与其他类型冲突的当前trial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几乎所有冲突都发现了P300、N450、SP成分一致性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冲突驱动条件下,人脑能够同时监控并解决不同类型的冲突;冲突驱动的认知控制系统以局部的控制方式工作;人脑是基于多冲突驱动的认知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某类型冲突所特有的控制机制来解决冲突,且冲突解决机制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