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研究以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为视角,运用元分析技术梳理了留守儿童歧视知觉与积极和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探究了影响其关系的调节变量。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共27篇中英文文献,56个独立样本纳入元分析,包含被试17146名。结果显示,歧视知觉与积极心理健康指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298),与消极心理健康指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65)。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留守儿童歧视知觉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受到歧视知觉测量工具的影响,与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受到歧视知觉测量工具、学龄段以及消极结果类型的影响。同时,元回归分析发现,文献年份对歧视知觉与积极心理健康指标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 性别对歧视知觉与积极和消极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留守儿童歧视知觉与积极和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探索提升留守儿童心理社会适应的新路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2.
孙鹏  李雪晴  张庆云  尚怀乾  凌晓丽 《心理学报》2022,54(12):1467-1480
离线阶段发生的学习被称为离线巩固, 即在最初获得知识之后, 即使没有额外的练习, 其记忆痕迹也会保持稳定或提高。有研究初步探究了睡眠对知觉和动作序列内隐学习离线巩固的影响, 然而, 这些研究未能实现知觉序列与动作序列的完全分离, 序列类型是否调节睡眠对内隐序列学习离线巩固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此外, 既往外显学习的研究发现相对于简单的序列, 复杂的序列更容易从睡眠中获益, 表现出基于睡眠的离线巩固效应。睡眠对知觉序列与动作序列内隐学习离线巩固的影响是否会受到序列复杂程度的调节尚不明确。为此, 本研究在完全分离知觉序列和动作序列的情况下, 通过3个实验操纵序列的长度及结构, 设置3种不同复杂程度的序列规则, 考察了这一问题。结果发现, 对于动作序列, 序列规则复杂程度较低时, 无论是否经过睡眠都会发生离线巩固效应, 而当动作序列规则较为复杂时, 只有经历睡眠才会引起离线巩固效应; 对于知觉序列, 无论何种难易程度的规则, 均未发生离线巩固效应。上述结果表明内隐序列知识基于睡眠的离线巩固会受到序列类型及序列复杂程度的调节, 这为内隐学习的离线巩固争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揭示歧视知觉对初中生合作倾向与行为的影响, 研究1采用问卷法对752名初中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 运用潜变量交叉滞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歧视知觉与合作倾向之间的纵向预测关系; 研究2采用动态公共物品困境实验考察歧视知觉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以及群体类型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歧视知觉与合作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 T1合作倾向可负向预测T2歧视知觉, T2歧视知觉可负向预测T3合作倾向; (2)在公共物品困境前三轮投资比和贡献率上, 歧视知觉和群体类型的交互效应显著; 而在后三轮仅发现歧视知觉在投资比和贡献率上的主效应, 以及群体类型在贡献率上的主效应。以上结果表明, 歧视知觉与合作倾向之间存在纵向螺旋式影响; 歧视知觉对前期合作行为的影响受到群体类型的调节, 但随着互动时间延长, 该调节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24.
孙龙  常若松 《心理科学》2018,(2):447-452
结合反应时和眼动测量方法,采用驾驶经验分组2(年轻新手驾驶员,年轻有经验驾驶员)× 危险类型2(明显危险,隐藏危险)的混合实验设计,探索年轻驾驶员危险知觉的经验优势是否随着危险类型的不同而变化。使用一个基于真实交通情境视频的驾驶员危险知觉任务,对27名年轻新手驾驶员和22名年轻有经验驾驶员进行测试,并使用Tobbi T120记录眼动数据。结果发现,总体上,年轻新手驾驶员对潜在道路危险的反应次数比年轻有经验驾驶员更少,反应时间也更慢。两组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差异,随着危险类型的不同而来源于不同的加工阶段。具体来说:一方面,年轻新手驾驶员对明显危险的反应时间慢,是因为他们对该类危险的评估时间长。另一方面,年轻新手驾驶员对隐藏危险的反应时间慢,是因为他们对该类危险的识别时间长。两组驾驶员对危险的平均注视时间受测试中危险类型的影响但不受驾驶经验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年轻新手驾驶员进行危险知觉训练或测试时,应重视危险类型对他们危险知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王岚  叶茂林  陈宇帅  王震 《心理科学》2018,(5):1200-1206
下属默契指的是下属与上司间不经言传而暗相投合的状态,它能潜移默化地提升下属绩效。因此,探讨下属默契的产生原因,对组织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以目标动机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了上司地位知觉对下属默契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通过对186名企业员工的调查分析发现,上司地位知觉对下属默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反馈寻求行为在此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下属的观点采择能力调节了反馈寻求行为与下属默契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26.
表象、知觉和记忆是一个整合的认知系统。由于知觉和记忆提供了表象生成的材料,因而三者共享相似的表征,并激活广泛而相似的脑区。然而在认知加工过程上三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知觉相比,表象的编码方式更抽象、更依赖过去经验的参与且处理细节能力更弱;与记忆相比,表象更容易受无关信息的干扰。未来对三者关系的研究应关注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的表象与知觉、记忆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记忆在三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投射测验法分离出两类不同性质的内隐人格观,然后通过效价匹配实验和错觉关联实验,初步探讨了内隐人格观对他人知觉的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跨性格、能力等不同人格属性有共通一致的内隐观;(2)固存观的反面就是渐变观,它们是同一维度的两极;(3)与渐变观者相比,固存观者更易以一种评价性方式知觉他人信息;同时,渐变观者不像固存观者那样对他人特质作出静态判断,而是集中注意力于理解他人行为发生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28.
赖寒  徐苗  宋宜颖  刘嘉 《心理学报》2013,45(5):491-507
本研究根据音乐加工的层级结构, 对现有的脑成像研究进行了元分析, 探讨了音乐知觉的神经基础。具体而言, 对特异于音乐知觉加工的两个层级, 音程分析和结构分析的神经基础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比了参与两个层级加工的脑区。结果发现, 音程分析主要的激活分布在双侧颞上回和右侧额下回, 在中央前回、角回和脑岛等脑区也有分布。音程分析在颞上回激活最多, 可能表明颞上回为音程分析的核心区域。结构分析激活分布较广, 主要激活颞上回、颞横回和前额叶区域, 此外, 还激活了下顶叶、缘上回和舌回等顶枕区域。结构分析在前额叶激活最多, 可能表明前额叶为结构分析的核心区域。最后, 对比两层级激活的脑区发现, 二者仅在后侧颞上回存在着重合, 而在绝大部分脑区则表现出分离, 这暗示了音程分析和结构分析通过颞上回进行交流, 并负责音乐不同层面的加工。  相似文献   
29.
王锃  鲁忠义 《心理学报》2013,45(5):538-545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考察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 及其对于人的认知的影响。实验1采用迫选法, 在明确要求被试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位置的上方或下方时, 发现在意识层面, 被试倾向于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的上部, 把不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的下部。实验2采用无关任务法, 对实验词语作褒贬义判断, 实验结果发现, 道德词出现在空间的上方(相对于下方)时, 被试对道德词作褒贬义判断的时间短; 不道德词出现在空间的下方(相对于上方)时, 被试作褒贬义判断的时间则短。实验3通过记忆任务发现, 道德概念的启动使得个体高估了相继出现的客体的高度和长度, 不道德概念的启动使得个体低估了其高度和长度。三个实验的结果表明, 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 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既存在于无意识层面又可以在意识的层面显现; 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会影响对物体的高度和长度的估计, 表现为汉语道德概念隐喻表征的“认知偏移效应”。  相似文献   
30.
通货膨胀知觉是个体对通货膨胀的主观体验.通货膨胀知觉的认知机制主要体现在体验阶段和整合阶段.体验阶段主要涉及到个体对物价的感受性和记忆,整合阶段主要涉及到个体利用可得性启发式以及锚定和调整启发式完成对通货膨胀的最终估计.通货膨胀知觉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通货膨胀预期、框架效应、对价格公平性的认知、社会放大效应以及货币改革等.未来可以从通货膨胀知觉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神经机制、跨文化研究以及具有较高生态效度的测量指标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