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国外家庭作业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生和成人两个角度介绍了国外家庭作业目的类型,理论,测量方法及相关的研究。介绍国外研究进展状况,为国内家庭作业目的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2.
焦富民 《学海》2006,(6):86-91
科学、完善与有效的救济制度模式设计是政府采购制度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由于政府采购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采购法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确保市场公平运作,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与推进政府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而政府采购法目的的实现,最终需要政府采购救济制度加以保障。因此,它一方面决定了政府采购救济制度的首要目标是偏重赋予第三人的权利救济,另一方面也决定了政府采购救济制度在模式选择与设计上是分阶段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3.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花都区职中、高中学生357人进行了有关学习动机问题的抽样测查,拟研究分析影响职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结果表明: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更易受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4.
亚里士多德的努斯概念一般指人的理智所进行的某种目的性思考-推理活动.它分上行和下行两种活动:上行要把握人已经获得的目的(善),下行要达到某个具体决定.由于旨在达到某个具体决定,它在实践事务上被视作下行推理.它围绕我们面对的问题曲折推理,直至某一点,在该点上,我们无需再推导,只需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行动.按亚氏的看法,对于好人,上行和下行的推理都是健全的,仅当中道不明确时,在下行推理中才需一种辅助推理.对于普通人,不存在上行思考,且因他的推理负担加重,下行努斯的辅助性推理就显得既突出又必需了.  相似文献   
165.
通过发放问卷,了解福州市旅行社绩效考核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目的偏差。从关注文化的渗透、完善激励机制、注重沟通与反馈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定位绩效考核,以此提高旅行社绩效考核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6.
法国唯美主义文艺理论对唯美主义思潮乃至整个现代主义文学都有重要贡献和影响,其理论上承欧洲文化传统,对当时的社会思潮、文艺现状、文艺商品化进程进行了明显的反拔。本文将从法国唯美主义的唯美理想、伦理意识、审美精神几方面对其内在合理性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67.
随军布教是日本佛教踏足台湾的最初目的;发挥宗教殖民统治的作用是其深层目的;企图在新的殖民地吸收更多的信徒,争夺宗教信仰资源,强化宗派势力,是其长远目的.本文在总结日本佛教入台目的的同时,亦分析了其布教因素与效果.  相似文献   
168.
《管子》与《周礼》成书年代相近,都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顾颉刚认为《周官》与周公或儒家无关,且《周官》与《管子》之中心思想相同,应出于齐国或他国之法家;杨向奎则从社会经济制度着手,认为《周礼》或为战国中叶齐人所作。郭伟川因不认同两人之说,已从溯源"六官"制度以辨其非。本文则主张欲比较《管子》与《周礼》中心思想之异同,应从攸关万民生活的政治教化之道着手。正文主要藉由两项重点详加讨论其异同:政教目的,呈现"教训成俗"与"由俗入礼"之别;政教对象与内容,呈现"四民职业教育"与"士庶成人教育"之别。最后,则以《管子》注重富国强兵之道,《周礼》主张培养君子与良善万民,二者虽有相关之处,然而确实存在一些重要差别,顾氏、杨氏之说是否恰当,可再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9.
康德伦理学经常被视为义务论伦理学的典范,但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其作出部分或整体的目的论解读。本文尝试通过考察康德论著中出现的各种目的概念以及与目的相关的概念,追究康德伦理学究竟是义务论的还是目的论的伦理学。康德的“目的自身”“目的王国”“同时是义务的目的”以及“至善”“终极目的”等一系列概念的展开都围绕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何为客观目的。但基于对一切主观目的之客观必然性的否定,康德对客观目的的追问最终转换为对使主观目的得以可能的规范性条件的追问。他所给出的两种不同答案其实都是规范性主张的表达:一是理性存在者作为目的自身具有独立的价值(从而作为客观目的);二是“同时是义务的目的”包括自己的完善和他人的幸福。前者确立了理性存在者之间不能仅仅将彼此当作手段而必须同时当作目的的限制性条件,是一种消极义务;后者奠基于谋求德福一致的至善理念,是一种积极义务的要求。康德对这两种义务的论证采取的都是义务论的进路。  相似文献   
170.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曲式"课教学的改革进程却显得比较缓慢。对该课程的教学思路、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再思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该课程的认识,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