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标拾取运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人体的目标拾取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截止目标疋度的概念,推导目标拾取运动的时间计算方程,重新定义了难度指数,试验数据表明该计算方程对目标拾取运动能够给予较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72.
成就目标对青少年成就动机和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梁海梅 《心理科学》1998,21(4):332-335
本研究在迈尔(Maehr)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成就目标(任务目标和能力目标)与动机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任务目标通过内部动机对学业成就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外部动机对学业成就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消费者的权力感与冲动购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菲  朱华伟 《心理学报》2016,(7):880-890
本文探究消费者的权力感对冲动购买的影响。通过3组实验研究发现,权力感影响人们对不同类型产品的冲动购买意愿,其机制在于高(低)权力感的人面对实用品(享乐品)有更高的信息加工流畅性;进一步,当高权力感的人具有享乐目标时,他们反而在享乐品上表现出更高的冲动购买意愿。最后,本文就研究结果的理论贡献及管理启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4.
文章从社会认知研究的隐喻、情感与认知、社会情境认知、交流与认知、内隐社会认知与心理控制几个方面概述了90年代以来社会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 ,并对此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75.
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77,自引:2,他引:75  
本研究探讨了团体心理咨询在提高大学生自信心方面的作用。我们精心设计了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的过程,并在活动前后用五种量表对团体成员进行了测量。通过分析量表测量结果及其他定性研究方法,我们发现:(1)团体心理咨询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2)团体心理咨询在发展性目标上也是有效的。本研究结果对今后的团体心理咨询研究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前,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即良好个性的培养。本文旨在说明: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既要开发智力,又要培养情商,达到二者的统一,即成功f=(情商&;#183;智商),使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发展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前提。以“群体适应性”为中心内容的班集体建设目标体系的构健,是调动学生自觉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创建个体适应群体,群体适应个体的“双向适应”的班集体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主体型人格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7.
周静  谢天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5):914-925
物质主义的经典研究分别从人格、价值观、目标和需要的角度界定和理解物质主义的相关现象。自我概念一直是贯穿物质主义研究的线索, 但直到最近研究者才试图以它为理论基点统摄与整合已有研究。相关研究表明, 物质主义者对自我的评价较低, 表现为低自尊、权变性自尊; 对自我的认识具有不一致性, 表现为自我概念不清晰、外显-内隐自尊分离、以及自我差距(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最近出现的两个综合理论——物质主义的自我逃离理论与物质主义的认同目标追求理论提出, 物质主义是个体将物质拥有作为逃避自我的方式或满足自我认同动机的手段。这两个理论弥补了现有物质主义研究缺乏整合性理论的不足。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借鉴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 超越单纯的物质主义者自我匮乏的思路, 从而做出更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8.
李泰安  张禹  李杰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9):1585-1595
多目标追踪范式主要用来探讨动态情景下对多个目标的视觉注意和记忆加工过程, 早期研究侧重于追踪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加工机制。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应用多目标追踪范式对各类人群进行评价与训练, 包括儿童、老年人、神经发育障碍患者、驾驶员、运动员、电子游戏玩家以及一些其他职业群体。总体来看, 多目标追踪表现越好, 在复杂快速的动态情境中的专业表现越好; 反之, 多目标追踪表现差, 标志着认知功能可能发育不成熟或出现衰退。并且, 多目标追踪还可作为认知训练的手段, 改善老年人和神经发育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提高各职业人群的专业表现。未来, 多目标追踪作为评价和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包括加强特殊职业人群的模拟训练, 扩展目标人群, 结合立体视觉和真实场景, 结合身体活动, 探索多人合作的多目标追踪, 拓展用于进行情绪和社会功能的评价与训练等。  相似文献   
79.
不同社会群体特征对内隐领导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中国人内隐领导理论的内容由个人品德、目标有效性、人际能力和多面性四个因素构成。不同的年龄、职业和教育水平等评分者的特点,对领导诸因素的评分有着显著的影响。综合分析发现,教育水平是影响内隐领导因素评分的主要变量。另外,各组都倾向于把人际能力作为领导最大的特质来加以评分。  相似文献   
80.
物质主义指的是一种强调拥有物质财富对于个人生活重要性的价值观念。过往研究多强调其消极效应,但此观点日益面临挑战。实证研究表明物质主义在某些条件下能提升幸福感,也可以作为不安全感的补偿策略。在概念层面,有研究者基于动机的视角指出工具性物质主义是无害的,并且物质主义作为一种身份目标追求,能够建构和维持自我身份。未来研究需进一步为动机取向的物质主义概念提供实证研究的支持、评估物质主义补偿不安全感和提升幸福感的效果、基于认知和动机的整合视角考察物质主义对幸福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