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当代女性作家中,虹影既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虹影对女性的表现有独特之处,她不仅表现女性对自身存在、自我价值的认可,更将女性置于历史与社会的背景中,从女性立场出发,对外部世界进行女性本体意识的观照,显示了女性在认识自我、理解社会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感受以及所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42.
正初期教会在文学、艺术、等文化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对欧洲和世界的贡献影响深远。教会在宗教文学上的渊源是四部福音、宗徒大事录、默示录和宗徒们的书信。从地窟里所发现的各种装饰和壁画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43.
有人天天上健身房,练出漂亮肌肉,可惜课堂报告或公司开会,未必能让你脱衣展示成果;有人唱歌非常好听,可惜想向男友道歉,或想提醒老板加薪时,用唱的会显得你很古怪,说不定加薪不成,反遭遣散。就算你费很大功夫,把鼻儿整得高挺、唇儿整得丰润,你一旦站上讲台去演讲,也没办法靠挺鼻丰唇来赢得满堂的掌声;就算你家财万贯,富豪榜排得进前五十名,一旦遇到女儿向你哭诉失恋之苦时,你也没办法靠钱解决,塞钱给她,叫她买杀手把负心男给杀了。  相似文献   
44.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女作家张洁发表她的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以清新、流丽的叙述语言引起文坛注目。之后又发表了一系列以婚姻爱情为主题的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都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开放的社会、美好的生活、纯洁的爱情的一种理想化追求。其叙事语言也同样充满了浪漫诗意。然而,从80年代中期以后,张洁的很多作品叙事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从诗情的追求转向反诗情,从浪漫诗意转向叙述上夸张的粗鄙化。这其实是对理想诗意坚守的另一表现形态。本文以张洁小说创作中叙事语言风格的转变为论点,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其语言转变的社会、生活及作家本人价值观念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5.
路的走法     
一天一夜的大雪,把路封了个产严实实。父亲送儿子上学。  相似文献   
46.
那年秋天,我到临海中学去听课,晚上住在就近的小旅馆里。这是一个靠海的小镇,没有市里的喧闹,十分清静,海风驱走了“秋老虎”的淫威,枕着悦耳的波涛,很快便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相似文献   
47.
感动 《思维与智慧》2007,(13):14-14
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武功最强的是一位无名老僧,他轻描淡写的几招就把数位绝顶高手全部打败。无名老僧曾这样阐释过:练功者每练成一项武林绝技,自己的身体都会遭受莫大伤害,并将有生命危险。所以,每练一种武功,都需要学习相应的佛法来化解其中的戾气。最终,是越慈悲的人,武功越是高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8.
《晏子春秋》的文体属性可谓众说纷纭,近年来,认定它为小说的观点日盛,持小说论者依据的主要是小说文体的部分特征,如具有故事性、以塑造人物为核心、具有虚构成分等。这种依据并不科学,它忽视了小说作为纯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我们要判断《晏子春秋》是不是小说,关键要判断它的文学属性,即它是不是审美的。《晏子春秋》在价值取向、人物塑造及表现手段上都表现出明显的非审美特征,这与标志着中国小说审美初始的《世说新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不能轻易把《晏子春秋》定性为小说,它是一种具有历史具体性的特殊文体。  相似文献   
49.
科幻小说(Scence Fiction)起源于19世纪初,当进化论和工业革命的成功为科学(Science)与小说(Fiction)的联姻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之后,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开始发展起来并走向兴盛。时至今日,科幻小说的创作一直都密切关注着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关注着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关注着科学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科幻小说由  相似文献   
50.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小说中的虚实问题一直是众多小说评论家争论的焦点.进入当代社会,小说的话语模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对历史小说的虚实问题的探究一直都在进行.相对于古代小说评论,这一时期的学者对<三国演义>的虚实问题研究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特别是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品三国以后,对<三国演义>创作中虚实问题处理的利害得失的评论已成为学术界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