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篇小说的成败。现实主义大师鲁迅先生对于“应环境而产生的”文学作品的环境因素是十分重视的,在他的多篇小说中,景物描写都非常成功。在《祝福》中通过“雪”所创造出来的气氛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在整个故事的进程中,作者总共五次提到了雪。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22,(1)
对于企业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机制,尤其是对改革开放之前的国企如何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日常生产,既有的研究还较为欠缺,导致这一时期的企业管理状况如同"黑箱",相关论述多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其中。本文借鉴格申克龙的研究方法,采用工业小说作为资料,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之前的企业管理问题。研究发现,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之后,党组织在企业中话语权得以提升,打破了原有的生产秩序。由于党政分工的界限不清晰,权责上相互交织的局面时常出现,因此如何分配党政领导的权力,成为"大跃进"时期企业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工业小说突出展现了企业管理层的权力竞合与自上而下的纵向关系网络的两种现象,细致呈现了制度变迁对企业管理体系产生的冲击,企业管理层、技术人员、普通工人等均受到这一冲击的影响,由此形成了理念与实践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一 在小区单元楼下的草地上,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槐树,长势喜人。记得刚住进这个小区的时候,它还是一棵小树,默默无闻,不被人注意;而今已与六层楼等高,每逢盛夏,浓荫蔽日。 清晨,推开窗户,一阵淡淡的清香便随着微风飘进屋里。哦!又是槐花飘香时,忍不住贪婪地吸几口,清润香甜。举目望去,挂在枝头的一串串槐花,迎着朝阳,笑意盈盈随风舞。  相似文献   
14.
一 《梦想工厂》首刊《清明》大型刊物2006年3期,写了赵、钱、孙、李、牛、马、焦、尤、于(白)、贾等有名字或有姓氏的诸多人物,而贾者乃假也,可见作者颇费匠心构思了。主要是写一个叫赵吉的人,是个好人,又不是“假、大、空”的完美形象的所谓英雄正面人物,但从小就怀有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的梦想。有个绰号叫光棍的男同学,身高力大称王称霸欺侮同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从类型文学的角度来说,王小波的小说创作是严肃文学、纯文学、精英文学,有后现代小说文本的特质,具有独创性,也就是充分的反类型化;但其小说的题材、结构、人物塑造、美学风格等方面则有类型化的因子。从本体意义上来说,王小波小说就是在类型化和反类型化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一方面,其小说题材的趣味和刺激性、故事情结的戏剧性、人物塑的模式化,在显性的层面上难逃俗趣;另一方面,其小说通过运用影射与戏仿、开放叙事空间的构筑以及文体的杂糅等手段,在隐性层面上具有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以其卓越的感受性和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由此荣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应该说这卓越的感受性和高超的小说技巧是包含着作家对自然四季的细腻感受和独特描绘的,而季节感与自然美则无疑是日本人心灵的精髓之一,当然也是川端康成文学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7.
腌咸菜     
母亲请进城的邻居为我们捎来两袋新腌的咸菜,一袋是大把子咸菜,棵棵金黄灿烂;一袋是碎成菜,青翠如染。  相似文献   
18.
丹丘、丹丘山、丹丘子、丹丘生、丹丘羽人……是古诗文和道家文献经常提到的,尤其是被誉为茶圣的唐代隐士陆羽(733-804),先后四次在<茶经>和<顾渚山记>中引述<神异记>提及丹丘子,余姚人虞洪遇丹丘子获大茗的故事因此广为茶人熟知.专家、学者对丹丘子各有见解,有些则明显有误.综合多种文献,笔者以为丹丘子是众多仙家道人的通称或别号.  相似文献   
19.
苟波 《中国道教》2005,(3):41-44
道教创立后,在汲取古代神话传说及民间信仰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神仙境界系统,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仙境”的观念早在道教之前就存在。虽然道教产生后在汲取“仙境”传说基础上形成了宗教色彩更浓的神仙境界理论,但“仙境”本身并非是一个纯宗教范畴。从最早的乐园神话开始,“仙境”就是中国先民集体意识中和谐富裕、平和安乐生活的象征,是中国人理想生活的一个缩影以及隐蔽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一个美好梦想。道教在先民原有的“仙境”思想的基础,又构造了自己的神仙谱系。道教认为,神仙有不同等级,居于不同的仙境,《太平经》分神仙为…  相似文献   
20.
我出生在陕西一个偏远的山村,经过不懈地奋斗,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毕业后我好不容易留在了首都,又和一个地道的北京姑娘结了婚,在家乡人眼里出息得如一盏明灯般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