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0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言语产生的认知神经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清芳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03,35(2):266-273
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阐述了言语产生中时间进程及其激活脑区的研究进展。首先简单介绍了言语产生中词汇通达的2种理论观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运用电生理技术指标LRP和N200,采用双重判断任务范式对言语产生的时间进程的研究。最后论述了有关语言产生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和脑成像研究,重点阐述了言语产生中时间进程相对应的激活脑区,言语产生的脑区表现出左侧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2.
研究采用ERP技术对59名儿童工作记忆水平与事件相关电位进行比较分析,以说明工作记忆发展的神经电生理基础及年龄特征。实验仪器为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COMPACT FOUR脑诱发电位仪。结果发现:(1)儿童工作记忆水平与P300各成分潜伏期呈负相关,与P300各成分的振幅呈正相关。(2)儿童P300的各潜伏期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振幅随年龄增长而增大。(3)不同性别儿童P300各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3.
有关个体差异的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家和社会公众所感兴趣的。作者及其研究组今年来一直致力于个体差异的研究,特别是以智力超常儿童为被试,比较他们与常态儿童在认知、社会性和神经活动方面的差异。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回答诸如“为什么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表现等更优秀?”等问题。作者对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在智力、信息加工速度、事件相关电位及自我概念等方面的差异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4.
提取方式对相继记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学习-测验(自由回忆和再认)研究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方法,研究图形的相继记忆效应(Dm效应)。14名大学生作为研究被试,根据其测验成绩将图片分为记住和未记住两类,对相应编码过程的ERP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⑴行为上,再认的平均击中率显著高于自由回忆;⑵脑电活动上,在刺激出现后400~700ms编码过程中记住项目的ERPs更正于未记住项目的ERPs;同时两种测验方式Dm效应的脑区分布不同,自由回忆主要分布在额区,再认主要分布在中央区和顶区,且在500~600ms自由回忆有左侧优势。这些结果表明,两种提取方式对Dm效应有不同的影响,这一结果预示自由回忆和再认的编码过程可能有不同的神经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5.
面孔识别的认知模型与电生理学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面孔识别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发展迅速,该文围绕Bruce-Young的面孔识别模型,探讨模型中各认知单元的内涵、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揭示了面孔识别的认知过程和神经机制。另外,通过ERP研究结果,指出了Bruce-Young的面孔识别模型中的不足之处,由此提出了修正的面孔识别模型。  相似文献   
146.
高文欢  王权红 《心理科学》2012,35(2):270-275
利用ERP技术,采用知觉干扰效应的经典实验范式,首次从神经生理水平上探究知觉干扰效应的内部机制。结果发现,递进条件和标准条件均诱发了P2,P3,N400和晚期正成分LPC。在P2,P3和LPC成分上,标准条件的波幅均显著大于递进条件;在N400成分上,递进条件比标准条件波幅更负,潜伏期更长。此外,对递进条件下靶字各模糊水平(Level 1~Level 5)的ERPs进行比较分析表明,N400成分的波幅在各模糊水平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基本支持失匹配理论及词汇自动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147.
常晶晶  刘强  邱江 《心理科学》2012,35(4):829-835
采用高密度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记录分析了大学生被试在执行异同判断任务[包括不同颜色刺激对(DC),不同形状刺激对(DS)和相同刺激对(Same)]时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行为结果表明,“同”反应的确显著快于“异”反应,表现出明显的快同效应。ERP结果显示:在280-320 ms内,DS和DC条件均比Same条件诱发一个更负的N2成分。偶极子溯源分析表明,DC和DS条件下,N2可能起源于大脑的前扣带皮层(ACC),可能与“异”反应早期不一致信息(颜色或形状)的认知监控和调节有关;反之Same条件下,N2成分可能起源于楔前叶,主要反映了“同”反应早期知觉识别中整体特征比较加工的过程(同一性指示器)。另外,在450 ms左右, DC和DS比Same条件均诱发了一个更负的P3成分,可能反映了对刺激局部特征的比较和识别(慢速比较器),并与选择性注意和资源分配等高级认知活动有关;并且,Same条件下P3成分的潜伏期更短,与行为结果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异同判断中“同”反应和“异”反应可能有着不同的比较通道和大脑机制,支持双过程模型理论;同时表明,慢速比较器和同一性指示器可能是序列加工的。  相似文献   
148.
以日常生活中的条件推理语句为实验材料,采用大、小前提和结论依次呈现的“推断-判断”范式,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 ERP)技术探讨了条件推理中否定前件下信念偏差效应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行为反应上,较信念促进,信念阻碍下的正确率更低反应时更长;在脑电上,两条件(信念阻碍和信念促进)诱发的ERP波形仅在大前提加工阶段出现明显的分离。这表明该推理下的信念偏差效应可能早在对大前提的语义表征阶段就已发生。  相似文献   
149.
为了探查理解单个他人心理与解读互动心理的差异机制, 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分别采用眼动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来测评个体解读中文四字成语中的单个他人心理和互动心理的加工过程。眼动实验发现, 单人成语第二个字的总阅读时间显著长于物理成语; 随后, 互动成语前三字的凝视时间显著长于单人和物理成语。脑电实验发现, 在成语呈现后500~700ms, 解读单人和互动成语诱发的额区晚期正成分(LPC)平均波幅显著大于解读物理成语; 之后在700~800ms, 解读互动成语诱发的额中区LPC平均波幅显著大于解读单人和物理成语。眼动注视模式和脑电证据共同印证了理解单个他人的心理与理解多人的互动心理存在时间和强度上的差异。相对于物理表征和单人心理的加工, 理解更为复杂的互动心理需要更长的加工时间和更强的神经活动。  相似文献   
150.
实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非洲、欧洲、亚洲三个不同种族的面孔照片,探究异族效应与加工方式的关系。行为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对非洲面孔的反应时快于欧洲面孔,且两者均快于亚洲面孔。ERP研究结果显示,亚洲面孔的N170波幅显著小于非洲和欧洲面孔的波幅,后两者的N170波幅没有差异,而且亚洲面孔的倒置效应最大。研究结果说明相对于异族面孔,本族面孔更多地使用构型编码的加工方式,且N170成分表现出右半球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