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未涉而立之年的于建华,于1991年5月8日礼谒早年在闽亲近过弘一大师,现任菲律宾信愿寺方丈的瑞今上人,皈依了佛、法、僧三宝,瑞老赐法名智凯。建华自皈依佛门后,便发愿用书法和篆刻来宏扬佛法,并刻了方“以笔墨作佛事”图章以示愿心。智凯居士力用戒、定、慧三无漏学来断除贪、嗔、痴三毒的种种惑业,去寻找本自清净的自性。在现实生活中,他无缘消受歌场舞厅、卡拉OK,反而换来六根清净之趣;无缘消受宾馆酒楼、山珍海味,由此反获质朴清健之乐……闲暇时,智凯居士勤敏礼佛参禅,焚香诵经,挥毫治印,反倒觉得“日日是好日”,可谓“春暖花开夏鹃啼,秋月玲珑冬雪清”。  相似文献   
22.
解新毅,字心逸,法号妙毅,1963年生于天津市。新毅自幼酷爱书画篆刻艺术,多年从师津门著名书法篆刻家龚望和蓝云老先生。其篆艺宗法秦汉,对于刻石刻木刻竹都有独到之处,尤其对于刻铜艺术颇有心得,作品常在报刊发表。现为天津市书法家协会成员,天津海河印社社员。其作品和简介已被《篆刻家大辞典》、《中国民间名人录》收录。  相似文献   
23.
《五台山研究》2007,(2):F0004-F0004
德慈禅师,少林寺31代传人,湖南九疑山永社寺禅书院住持,广东新兴龙潭寺住持,五台山研究会特邀顾问,俗姓路,名振环,1941年生于北京,曾任中国第一保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9年皈依佛门,拜嵩山少林寺素喜大和尚为师,法名德慈。  相似文献   
24.
林语堂先生皈依基督后,写了一部书,名为《从异教徒到基督徒》。我也乐意把我的皈依和成长写出来,与主内教胞分享。我想这也是一个见证,见证基督对我的眷爱,见证天主在我身上所显示的光荣。  相似文献   
25.
<正>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尊敬的夏林长、尊敬的各位师父、尊敬的各位林友、居士们:今天有这个法缘到居士林来,跟大家见面,很难得,很殊胜!居士林在我的心目中,早已心向往之。八十年代初(注:1984年7月2日),居士林还在广济寺的时候,当时居士林的导师正果法师和林长  相似文献   
26.
静修主义人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本组讲座的第二讲,主要是对东方基督教的核心内容——静修主义进行人学的重建。从组成部分上说,作为一种精神实践活动的静修主义人学包含三个方面,即修行活动的组织,对修行所获得经验的解释及检验。静修主义人学实践过程呈阶梯式,其开端的关键问题是"皈依",之后进入中间阶段,主要任务是制造修行动力,即祷告和注意力的结合,最后是修行的终点,修行者达到自己的目的,与神结合,即神化。  相似文献   
27.
本论文借助于标准化开放式访谈法对社会转型时期民众的基督教信仰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压力或危机事件的触发是现阶段民众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动力,社会网络的示范和导引是民众接受和皈依基督教信仰的中介因素,“神迹”或“特殊的感应”对民众皈依基督教信仰具有催化作用,教义与礼仪通过对信仰者人格的转换逐步实现其信仰的内在化。本研究认为,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系统的非平衡状态会使宗教成为替代或补偿性因素而为更多的人选择,但宗教徒的信仰内容中所包涵的不仅是神秘的宗教经验,而且集结着许多世俗生活的需求和渴望,需要理性客观地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28.
中国古代有位爱国诗人,《离骚》的作者屈原,他还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天问》,其中提出了一百多个自问自答的问题,涉及面很广,有政治的,自然科学的,等等。他的观点千百年来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民。但不无遗憾地是他对人生的终极问题,没有一个圆满的说法。因而,笔者想用这篇自问形式的短文来抛砖引玉。当我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常会自问:“我从哪里来?”“我往那里去?”“谁在主宰着这个世界?”实际上几乎可以这么说,人人都会有这些问题,可是很多人都回答不好这些问题,有时似乎觉得已回答出来了,但经不起推敲,最后不了了之,甚至已经忘掉自己曾产生过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9.
学诚 《法音》2004,(9):21-27
所谓“念佛七”,是佛教徒密集修行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注重这种胜会。随着修学佛法岁月的增长,以及对佛法理解的逐渐深入,我觉得念佛法门这样一个万修万人去的殊胜法门,自佛法流传二千五百多年来,总是弘扬得不够,甚至于修习念佛法门的人,对这个法门还多少  相似文献   
30.
今年五月,在马来西亚美里莲花山三清观乙酉年玄都律坛传授初真戒法会上,曾聆听了温州白云观邱崇桂大师给戒子们讲“玄门五戒”,获益良多,回味之余,偶得几句赘语,姑且书之,聊作续貂之犬尾吧。常有人问:怎样才算是一个道教徒?对此,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愚以为,简而言之,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