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46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中国宗教》2006,(8):F0004-F0004
《信仰的危机》,《穆斯林爱国主义教程》,《基督教爱国主义教程》,《心的思路》,《云水悠悠》  相似文献   
222.
《世界宗教研究》2021,(3):152-165
回儒代表人物刘智的《天方性理》,被认为是中国伊斯兰哲学的巅峰之作。其中的心性论非常具有特色,其思想来源广泛,理论背景深厚,是伊斯兰思想传统和中国哲学传统会通融合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以苏菲心性论为理论背景,探究《天方性理》心性学说的思想来源,梳理其主要内容,尝试对其中一些晦涩之处做出自己的疏解和分析,并就某些观点同宋明理学进行适当比较。  相似文献   
223.
马一浮的心性论体系在现代新儒学中颇具特色。他不仅视心性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出了"心兼理气、统性情"的逻辑架构,而且标举作为心性本具之理的六艺,通过对宋明心性论的整合与扬弃,体现了新儒学的心性义理精神。  相似文献   
224.
自牧(十三)     
汪维藩 《天风》2009,(7):58-59
(三十一)不忍见其死 每逢读到“失羊比喻”(参路15:1-7),总习惯于想到耶稣所喻指的罪人,却忽略比喻本身——牧人对失落之羊的悲悯。这一点,中国人当是较易理解的。孟子说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加害于人的心)”,且“恩足以及禽兽(及于禽兽)”(《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并不吃素,但出于对生命的悯恻,  相似文献   
225.
张志平 《天风》1998,(2):6-6
当我读到耶利米书1章时,深受感动,得到许多亮光,但仅以耶利米书1章1至7节与弟兄姊妹共勉。 耶利米书1章17节说:“你当束腰,起来将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话告诉他们。”这里谈到两件事,一是“你当束腰”,一是“  相似文献   
226.
在孟子的思想中,生命的价值基础在于人的"不忍人之心",但这并不是生命的最高价值。生命的价值提升集中体现在"舍生取义"的过程,可见"义"是生命的高级价值。孟子生命价值的思想启发我们:生命中的各种价值有高低之分,需认真权衡;舍生取义固然高尚,"不立危墙之下"同样重要;对待生命的紧要问题上,自我与他人要适当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27.

医学伦理的原则主义在实践中体现了工具化和无力性。区分生命需要和片面的生存性需要的基础上给出了人的实践主体谱系,即感性小我、纯粹理性大我和感性大我。其中,只有感性大我是由生命性意志这种自由意志推动的具有独立人格的道德主体。上述缺陷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性的道德哲学的失根危机,即失去了可以产生感性大我的人之存在与道德的共同基础,也即真正的“良心”。在崭新的存在论基础上给出了此种良心的知识。当代巨大的科技力量急切期待真正的道德回应,由此凸显了“立心”从而培养“感性大我”的紧迫性,也即人类文明再启蒙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228.
于超 《天风》2000,(7):51-51
“防人之心不可无”,这话古时就流行,今天更是盛行。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沟通减少了,为了有效保护自己免受侵害,越来越多的人把“防人之心不可无”当成了人生法宝。 不过,笔者觉得,基督徒若想真的使自己免受侵害,比“防人之心不可无”更加有用的是:防己之心不可无。  相似文献   
229.
由于历史渊源的原因,心、心理、心情、心身医学所指的功能意义是心脏的功能,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古希腊历史上也类同,也存在心和脑概念的混淆和歧义,这对脑科学概念的使用产生了严重影响,对脑科学概念的形成起到了消极作用。随着脑科学和语言学的发展,心所指的实际上是脑器官及脑的功能意义,所以心与脑称谓互换更能清晰地、确切地、准确地、科学地表达脑及脑的功能意义,只有语言和事物本质属性正确联系在一起,才能使科学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30.
心与理──程朱理学悲剧命运的个案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史上的“心”“理”之争反映了理学内部的深刻矛盾,反映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巨大差异。这场从宋代开始的哲学论争最后以阳明之学的兴起而告结束,宣告了陆王心学的胜利和程朱理学的失败。程朱理学有着外荣内枯,后继乏人的悲剧命运,其深层原因在于:其客观外求式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与自思孟以来主观内收的哲学传统格格不入。在此意义上,程、朱就是中国哲学史上的柏拉图和黑格尔,程朱理学并非中国哲学的主流,而只是整个东方主观主义哲学传统中的一个小小插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