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3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3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直与曲     
直与曲,随处可见,二者似乎不共戴天,但它们一经联手,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奇崖峻岭,江海湖泊,日月星辰,花鸟虫鱼,一切都在苍茫浑圆的天地间时而曲着,时而直着,让世态万象也随之伸展翻腾,亦直亦曲。  相似文献   
162.
正"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是在我国长期流传的一句俗语,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然而,人类思维方面固有的局限性和习惯性,使得我们对许多事情和问题,常常停留在表面化和一般化的理解上,而忽视了它们更深层的含义、更重大的价值。我们看问题通常受两方面因素的干扰和误导:一是流于直线化和平面化,人云亦云,浅尝辄止;二是受名人及媒体的影响,随大众、跟潮流,常常把自己的思维自觉或不自觉地禁锢在这些圈子里。其实,世间的许多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以及认识上的局限性,决定了许多问题只有在不断观  相似文献   
163.
怎样认识自由基第三军医大学基础生化教研室研究生(重庆630038)周仲玲导师许霖水一、自由基的非优性1.环境污染与自由基:在地球外层空间的臭氧层,对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有机体免受过量紫外线和宇宙线的攻击很重要。但在地球下层大气中,天空闪电、植物呼吸、汽车...  相似文献   
164.
这篇文章从新闻传播学视角出发,从中西思维的不同、外宣翻译的质量要求高、语言的发展性、西方媒体在意识形态上的“一阵论”以及我国优秀的外宣翻译人才的缺乏方面探讨中国外宣翻译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外宣翻译提出了建议和展望,这对中国的外宣翻译有很大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5.
20世纪80年代,杨春时的《审美意识系统》《艺术符号与解释》等著作,初步形成了关于审美超越性的理论,并为其找到了一个理论基石--人类意识的总体结构理论.之后,他汲取西方现代哲学、中国老庄、禅宗美学的思想资源,关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90年代后,《生存与超越》《走向后实践美学》等著作,形成了与实践美学分庭抗礼的"后实践美学"体系,而"主体间性"理论是该美学体系的基石,促使中国美学开始向现代美学转型.杨春时的治学心得主要是:常存问题意识,不断超越自我;冲破学科界限,打通人文学科;接收西方理论要使之中国化.要有自己的创造;以思想带动学术.  相似文献   
166.
167.
中国古代雕塑在世界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文化心理决定了不同的艺术精神,因而承载着不同艺术精神的中、西雕塑体系自然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面貌。当今中国的强大离不开中国文化艺术的复兴,因此已经承载着数千年中国历史文化面貌的雕塑艺术在当代社会应该呈现出新的面貌。中国古代雕塑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摆在雕塑艺术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8.
艮斋田愚代表了朝鲜王朝末期儒者抗争外来殖民文化,保存传统文化的努力。他的思想以朱子学为主,兼综畿湖学派,创造了“性师心弟”、“性尊心卑”等学说;他的性理学着重在坚守传统伦理,为民族国家奠立社会基础;发挥东方学术的宗教意味,为士人安身立命寻找理论基石;坚持义利之辨,反对新学的功利主义。晚年特重修持实践,诠释传统礼仪,阐扬宗法文化,为保存传统文化作了最后的抗争。  相似文献   
169.
170.
宋代道学以天理作为性善论的形而上学基础,这暗含了两个困难:一、与传统儒家经典之间的矛盾;二、性之本体至善无恶,那么恶的来源何在。道学中无论是理学还是心学都必须面对这两个困难,并给出解答。本文以张九成"性善之善不与恶对"的思想为例,通过张九成与二程、张载、杨时、朱熹、胡宏等思想家的比较,展现性善论在宋代发展完善的思想脉络,并厘清道学对以上两个困难的解决途径。特别是通过讨论恶的来源问题以及善恶究竟是实质义还是形式义,来分析二程、张九成、朱子与胡宏之间对性善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